诸葛武侯:从人到神

图片发自简书App

漫步在成都的天府广场上。广场被设计成太极鱼眼图的形状,很是别致。悠然间不觉想起杜甫那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来,想起数年前曾怀着敬畏走进的武侯祠——身为一个蜀人,是由不得你不敬畏的。无论后世多少史学家说穷兵黩武也好,说过份神化也罢,纵使神化也木已成舟。他已成了蜀中的魂,蜀人的神。诸葛武侯已成为了一个集伟大智慧与悲剧为一体的壮丽符号。

公元三世纪,当他同刘备的汉军入蜀时,他绝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神。那时他所有的,仍然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一面,他只是众多谋士、无数儒生中的一个。那时他所想的,仍然只是“图霸业,不偏安”的壮志,这也是为什么那时的蜀国始终自称为汉。“蜀”太局限了,太地域化了,只应该是一个开始,而远非他构想的宏伟长卷的全部。如果他真的得以得志,那后世也绝不会有“蜀国”一说。

他那时的确只是个常人,甚至有学者认为后来《出师表》中“三顾于茅庐之中”都只是后来为了显得君主圣明,又能抬高自己出身的互利的故事。且不论学界的争辩种种,我是宁可相信的。因为大凡中国的神明都是与人相近的,不似西方所谓“神说要有就有”。在中国,观音菩萨要济众生便要“千臂庄严”,要观众生便要“千眼光明”;老子成神仙也不驾云,仍有青牛。在中国,人们信神无非为了两种,一是求愿,二是“人皆以成神”。是以从魁星到关王,无不是从人到神,而且是从最平凡乃至低微之人开始的。因此我相信纵是诸葛也始于低微,只是一位普通的、自愿投奔的谋士。

其实他自始至终,也没有能成为武侯祠中“法相光中”的那个神。从历史上来说,他其实只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与杂学家。他最大的成就-赤壁之战,他起的是斡旋于吴蜀两地的作用。他促成了这一战,但指挥打赢战争的毕竟还是那羽扇纶巾风流美丈夫的周公瑾周都督。而作为杂学家,他最著名的成功无非是掐指一算算到了那一战中风向的转变罢了。其余的方面,他更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调节内部本土大族与外来士人的矛盾,更是进军心切,穷兵黩武,出师为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夕阳残照在天府广场精美的龙形鱼眼上,好似一条血染的垂暮的老龙。

不知何处传来几声莺啼。

碧草黄鹂谁省识,少陵垂泪夕阳红。

转念一想,我们终究还是让他背负的太多。蜀中偏僻,人才奇缺。于是他将一切都交给自己,用一个书生消瘦的双肩一席破旧的青衫及一把陈旧的羽扇,顶起一个君国的起伏兴衰。他自己给自己加予以太多的背负。固然败了——如果成功,他必将是比肩炎黄的神——但他仍然已超脱于常人,超脱于寻常王侯将相之外。也正因为千百年来他皆被蜀人国人敬为神明,真实历史中的他才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以至于后来的学者们常常为他的一次失策、一个错误而失望——其实若有他一分才能也可留名青史了。我们说他只是个外交家,那史记中留名的晏子、唐雎难道不也只为此而留芳百世吗?我们失望地说他借东风装神弄鬼时,可有想到准确的天气预报那怕在今天都难得一求?

他在武侯祠中庄严肃立,已是一尊神,然而他究竟本来还是一个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同中国千千万万的百姓一样。但是当我,一个从小读着他的传奇长大的蜀人,开始知道三国志,知道更多的史实时,却几乎没有感到失望。因为我同大多数国人一样,自孩提时期起内心所朝拜着的就是武侯祠中的神,三国演义中的神,无所谓历史之史事,甚至无所谓他本人的本面目。

诸葛孔明本只是个常人,却因为多了一份背负,多了一个悲壮的收场,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而铺就他成为神之路的,仍是千百年来百千万亿的寻常之人。这些不堪背负,逃避着背负,乃至于不能以平和的目光望向前方的人,便将这个平和而自信,背负着他们所不堪的一切背负的人,奉为了他们的神。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16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