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C分离相关问题

想要在快速分离的同时保证PBMC的得率和纯度,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抗凝剂的选择:

若后续需要进行ELISPOT实验以及细胞培养实验,采血时需要选择肝素抗凝剂,因为EDTA抗凝剂通过螯合钙抑制凝血,螯合钙可能在抗原特异性再刺激过程中损害细胞因子分泌。

二.最佳分离温度

包括分离管在内的分离产物的最佳分离温度为(20±5)℃。当温度过高时,主要由蔗糖组成的分离液密度会降低,一些淋巴细胞会进入分离层;如果温度过低,主要由蔗糖组成的分离溶液的密度会增加,红细胞在低温下也会减少聚集。因此,与室温条件相比,红细胞难以沉淀在分离溶液层下方,并且容易混合到PBMC层中。因此,在分离过程中,有必要确保血样和分离管都处于室温。

三.冷藏血分离注意事项

如果使用冷冻血液进行分离,PBMC层中的红细胞通常会更多,PBMC的活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在分离前将血样恢复到室温,并适当延长离心时间,例如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血液样本冷藏很长时间,即使血液样本已经恢复到室温,离心时间已经延长,分离效果也无法与新鲜血液样本相比。建议将血液储存在室温下,储存时间不超过2小时。

四.血样用量

利用红细胞将原本位于管底的分离液置换到红细胞上方,分离液则将密度相对较小的PBMC和血浆顶到筛板上方,而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是固定的,如果血液的用量太少,则分离后红细胞的置换效果差,PBMC可能会紧贴分离管中的筛板,难以吸出,此时即使稀释血样也无法改善分离效果。也因此红细胞沉降液并不推荐搭配分离管使用,沉降处理后红细胞量变少,置换效果差。

如果血液的用量太多,则可能导致红细胞超过筛板,PBMC层模糊、分离效果下降。综上,15mL分离管的血样推荐用量为3mL~6mL;50mL分离管的血样推荐用量为15mL~25mL。

五.取出PBMC的方法

使用分离管分离出PBMC后,可以选择直接倒出或吸出PBMC,若需要相对更高的细胞得率,可选择直接倒出筛板上方的液体;若需要相对更高的细胞纯度,可选择巴氏吸管或移液枪吸出PBMC。

六.使用什么方式进行PBMC计数

AO/PI:可以将有核的活细胞和有核的死细胞分开计数,且红细胞不染色,其中AO可以通过完整的细胞膜,嵌入所有细胞(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细胞核,呈现绿色荧光;PI只能通过不完整的细胞膜,即死细胞的细胞膜,嵌入所有死细胞的细胞核,呈现红色荧光。此时活/死PBMC可呈现荧光信号。而成熟的红细胞及血小板,因为没有细胞核,不能被AO/PI染色,因此可以完全被排除在外不被计数。

乙酸亚甲基蓝:3%乙酸亚甲基蓝可以计数有核细胞,但不能区分死活细胞。其中3%乙酸可以破坏细胞膜;亚甲基蓝可以结合核酸,使细胞核染色。细胞计数过程中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会被裂解,但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会被计算在内。虽然3%乙酸亚甲基蓝计数法不能区分死活细胞,但一般来说红细胞会比死细胞多,所以这个计数法也可以使用。

台盼蓝:正常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活细胞呈透明状;通常细胞膜完整性丧失时,即可认为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对于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来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台盼蓝可以进入细胞内,把细胞染成蓝色,所以台盼蓝可以区分活死细胞,但不能区分红细胞和有核细胞。

泰克生物具有成熟的动物PBMC分离技术,保证细胞分离过程中不受损害、不被刺激,后期的纯化技术保证骆驼单个核细胞的纯度以及活率等技术指标,适用于后期的细胞培养、抗体制备等其他研究。

文章来源:

1、https://wenku.baidu.com/view/d3dd3f85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6.html?fr=income1-docsearch&_wkts_=1706161175552&wkQuery=PBMC%E5%88%86%E7%A6%BB%E7%9B%B8%E5%85%B3%E9%97%AE%E9%A2%98

2、https://www.tekbiotech.com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30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