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

      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前十几年,总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之前教初中语文历史,总觉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逻辑联系能力阻碍重重,有些学生似乎都有断层,却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究竟在哪里?

      也思考了好久,也上下求索,却怎么也没有答案!来到小学的六年,似乎是看到了光亮,却总是弯弯绕绕,怎么也照不到心里。

      第一次读2022年版的新课标,似曾相识,却又无论如何也读不懂,从考试题中隐隐约约摸到一些棱角,却总也跟教学连不到一起。正在苦恼中探索,忽而在例会中听尹书记说教学要换新思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内心一阵窃喜,终于有机会学习了!

      我们为期三天的学习如约而至,用我们平时的教学方法呈现作为开场白,用新的评课量表开始评价自己以往的教学,当结果出来以后,听申教授诊断以往的教学模式,感受到了自己以往的课堂是处于一种多么混乱无序的状态,内心误人子弟的惭愧油然而生;渴望学习,迫切成长的声音不断撞击着心底的良知……

        随着听课的步步深入,这样的方式唤醒了以前外出学习的熟悉感,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将近六点,这种沉浸式的培训带给我的是兴奋,是激动,更是对多年前当我根据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做出课件,并在课堂上实施的肯定,和对那种上课感觉的认可。眼前浮现出的是一幅幅画面,口头述说的是一段段文字,内心感受的是文章中真情实感,以及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让每一个文字与学生的生活建立链接,让每一篇文章成为引领学生未来的精神营养,让每一节课奠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石,这是我一贯的追求。尽管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却是灯塔,一直在前方指引着我!

        如何让新课标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申教授三天的讲解,醍醐灌顶,目标、知识体系,活动、任务,虽然具体操作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可现在备课时意识上有了方向。尤其是对知识体系的建立,印象格外深刻。

        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由汉字组成的语言是对几千年来文明的诠释,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演变,同样由汉字组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喜怒悲欢。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把汉字的音形义联系主观的屏蔽了,或许是我自己也没弄清楚,让汉字成了一座座孤零零的荒岛,孩子们学到的或许是支离破碎的文章,或许是割裂了感情的故事。究其原因,或许是自己的文化素养太低,知识结构过浅,或许是其他什么的,现在我意识到了,新课标的出台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接近传统文化。

      这次对新课标和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的深度培训,又一次明确了作为教师的我们知点拨道如何做,才能把中华文化通过文字传承下去,才能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学会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感情,这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

        更让我敬仰的是,申教授教学的耐心令我钦佩,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一个词又一个词,深入透彻的挖掘,一个字又一个字,深入浅出的点拨,让我们的思维随着抽丝剥茧的去伪存真,渐渐地反思到了以往的忽略与缺失,又在聆听讲解中一点一点丰富着新的思想和见解,充实的三天,解放思想的三天,虽然接下来的备课之路会充满艰辛,可内心是喜悦的,这样是值得的!

      走在一条新的课改道路上,前方或许荆棘丛生,或许沟沟坎坎,也许会重重地跌倒,或许会好久爬不起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爬起不来就允许自己停一会儿,歇歇,积蓄点力量,终究会爬起来的,就像巴金在海上看到的日出,看似负荷着重担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发出亮光,射痛眼睛,还能让旁边的云片也有光彩。

      虽然有时会有云堆遮挡,甚至黑云挡道,却都无法抹杀水天相接的美景,更无法拒绝黑云镶金边,甚至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的美丽,最后是太阳总要出来,我们的新模式备课定会大放异彩,让学生在这场课改中收益最大化!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34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