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教育差距里
我们看不到我们的成长,但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我们生下来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优秀智慧的父母,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孩子和家庭的未来越来越好!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的教育差距里。
昨天中午,与女儿的幼儿园玲子老师一家,还有我女儿同学上上,上上的妈妈和姐姐斐斐,一起吃饭。
路边停好车,我走进饭店—顺德粥城,目光四处扫去,斐斐一看见我,站起来走向我,展开笑颜,眯起眼睛说:“曹老师,你今天穿的好漂亮呀”,“谢谢,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说。
斐斐妈妈坐在旁边,总是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让人看了,如沐春风。今天跟斐妈能坐在一张桌子上,也要感谢我自己,那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每次送女儿去幼儿园时,遇见雯妈,遇见美好,被她高挑的身材,精致而饱满的圆脸,那一脸展开的笑容,乐观的精神吸引,忍不住,我总是会赞美几句。
这样久而久之,与雯妈就熟了。后来,有空就叫他把孩子送过来一起带着玩,他一有空,就叫我把孩子送过去玩,这让孩子多了个玩伴。
她家俩宝平日里也是一副乐呵呵,笑嘻嘻的样子,姐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和优点,经常赞美,别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是最清楚不过的,皆来自于妈妈身上的优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版。
女儿从一岁半就进入幼儿园,与玲子老师相识五年多,她是一位专业的华德福教育工作者。席间,看到他的女儿越来越优秀,很是欣慰。五年来的寒暑假,我工作很忙的时候,把女儿会送到玲子老师家,玲子老师假期,大多情况下忙着进修,但家里有一个坚强的后盾—爸爸,奶奶。全力支持妈妈的教育工作,这让我很敬佩爸爸。全家其乐融融,幸福和谐。把女儿放到她家,我是最放心不过的。
生完小孩,如果说我要感激的第一个人是我妈,第二个人是孩儿爸,第三个人就是林子老师全家了。
席间,说起教育,大家都不约而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玲子老师说,:“我很好奇国学,小雨妈妈带着哥哥学了一年国学,回到公办学校竟然还能跟上公办学校的学习节奏,最让人佩服的是还能做到跳两级”最后考到仅次于剑桥大学的名校。国学学校是一些企业家联合组织,送自己家的孩子去上,雨妈送儿子上了一年,是很有魄力的。
我说,“我告诉你原因”,你就不好奇了。我现在也给学生讲国学,国学里,收集了大量的名人故事,名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是最大的能量,如果一个孩子吸收到了这种能量,他将潜力无限。就说思考的精神吧,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后人的名人,他遇到事情了,主动思考钻研。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历史河流里的名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等等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名人身上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会告诉你,立志要趁早趁小。
所以,学国学,就是读名人故事,对比自己,先教你寻找自己身上潜在的优秀精神品质,激发出来,再找到一个目标,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再教你做人修心修正念。如果把这种习惯长期坚持下来,不优秀也难,即使成不了名人,但一定会成才。
这是咱们的公办学校教育给不到孩子的。但国学可以补充。
斐妈虽然是做理财方面的工作,但她很好学,老师平日分享教育知识,看到她经常来,我也会定期组织教育知识座谈会,斐妈,每次都会参加。久而久之,斐妈对教育也很在行。五年级的语文课本来安排在下午,她没空接送,我便安排早上8点跟九年级学生一起上,斐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学的比在坐的高年级学生都好。
关于语文,我认为它是一门不分年级,没有知识链接的学科,所以我会时不时把初高中的学生安排一起,或者把初中与小学的安排一起,让他们了解高低年级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前做好准备。但这安排是基于孩子的主动性,理解力,兴趣点。对于基础不过关的孩子,还是需额外因材施教。
解释后,斐妈心也宽阔,就让斐斐跟着高年级上,九年级学一部分高中知识,甚至还有国学。斐斐反而很感兴趣,比高年级学生主动性要强。
关于课程安排,国家的教材和知识结构安排,部分是不合理的。把大量国学知识,和名人故事放在高中课本里,初中的文章都是如今一些二三流不知名的人写的,没什么思想启发性,更别说智慧了。小学的就是读读记记的字词句。更给不到孩子启发思维的知识。在小学最需要榜样和启蒙的阶段,我们的课本知识给不到这一能量,我反而觉得高中的课本很适合小学生。
关于立志,关于修身养心,修养品德,承担责任,高中语文基本围绕这个。
初中围绕:如何理解亲情,友情,同学关系。
小学:围绕死记硬背,字词句。
这样的知识结构,把孩子的思考力,品德,精神品质培养不出来。反而培养机械的死记硬背方法。导致很多学生满满丧失了思考力,在升入初高中也是机械性学习。那么,到了社会,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随波逐流是必然的。
对于教材安排的知识结构,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把高中的跟小学的搭配一下,就合适了。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看到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家庭教育来补充,这是父母的职责。
一个家庭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在孩子身上就可以预测到。家长一个小小的改变,或者理念,小小的做法,孩子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改变与进步。
家长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认知,拉开了孩子的差距。生活在不同教育的差距里,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不同的未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