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普洱

“茶客”那支队伍,根本容不下咱这种“菜鸟”。

虽然,刚刚脱离了,不管啥茶,只知道抓一大把,便往大茶缸子里一扔,水干续水,不把茶汤儿,喝成没色儿,誓不罢休的那个层次。

但是,跟人家那些“懂得品,精于藏”的资深茶客们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端起茶杯,还是听了老爷子的劝。

那个时候,还没戒掉吸烟那个臭毛病。

与中医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爷子,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

在一次饭后,我刚点着了手里的烟,老爷子就放下手里的筷子,轻轻地说了一句:“少抽点烟,多喝些茶吧。”

我掐灭烟头,随手端起来老爷子的大茶缸子。

平时只喝凉白开的人,除了偶尔走个亲戚,访个朋友,不得不端起人家泡好的茶水之外,自己还从没亲自动手泡过茶。

不得不说,之前,好像也没什么,让自己可以慢下来的工作节奏。

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时间,等待着那杯无论怎么凉,也凉不凉的,滚烫滚烫的开水。

凉一大水缸子的凉开水,让水等人,好像更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也能满足自己嘴急的毛病。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跟嘴急喝不了热茶,大概都是一个意思吧。

茶,不论怎么个喝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点,是事实。

茶,要趁热喝,喝凉茶,那就没意思了。

毕竟,这与冷饮市场上,那些带着五花八门“故事”标签的饮料,有本质上的区别。

足够时间的等待,真的需要一点点耐心。有些人,真的经不起一点点时间的等待,亦或叫做一种折磨,也行。

起先,只知道时装有流行,发型有流行,感冒也有流行。

反正啥啥都有流行。

但是,真是不好意思。孤陋寡闻的人,全然不知,喝个茶,也有流行。

打清朝就开始有的普洱和铁观音,好像改革开放之前,都没什么人听说过。

可如今,茶叶这玩儿,居然翻着跟头,变着花样,流行开来了。

以至于,其惊人的迭代速度,让人都觉得有些眼花撩乱了。

今儿个,正山小种,明儿个,金骏眉,后儿个,又来了个老白茶。

如果让时光缩回到二三十年之前,那种只能是当地人喝得到的东西,想要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流行开来,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

按说,我认识普洱茶的时间,并不算晚。

八十年代中期,同为连长的战友,休探亲回到部队的时候,把从他老家带回来,跟马粪蛋子大小的一坨“普洱茶”,当作最珍惜的礼物,送给我的时候,我还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这位从老山前线活着回来的战友,从老家出来,坐在生产队的老牛车上,一晃悠,就是六七个钟头,这才能赶到公社的公共汽车站。

又坐了一天一夜的长途汽车,才赶到县城的火车站。

从县城的火车站出来,倒了三次火车,历经三天两夜,才返回部队。

每次探家,从跨出家门儿算起,到返回部队,光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就是六七天。

都说“远道儿无轻在”。谁也不愿意在遥远的路途上,背一件多余的东西。

人家一路,又是牛车,又是公交车,又是火车。带给咱的每一样礼物,绝对可以称之为弥足珍贵。

时至今日,每次喝普洱茶之前,脑子里掠过的画面,永远是那坨拳头大小,像马粪蛋一样的普洱茶。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43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