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喜剧《年会不能停》,我沉默了
2024年2月4日 星期天 阴
这几天《年会不能停》实在是太火了,讨论热度很高,于是今晚我和女儿看了这个电影,在观影过程中我俩忍不住哈哈大笑,但是看完后我却笑不出来了,这太真实了,暴露了职场中太多的现实,讽刺了很多人。
钳工胡建林是一个普通的蓝领工人,他在集团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职场生涯。
胡建林因为与大厂环境格格不入,很多都不懂,闹出了许多笑话,却不断爬上高位,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居然生存下去,并且还活得顺风顺水、潇洒自在。这全是因为别人都以为他有着强大的后台。
职场也可以说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办公室政治、拉山头站队、拍马屁甩锅、关系户、形式主义等等,有些人对上级像狗一样点头哈腰,对下级像狼一样凶狠残暴。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职场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性丑恶。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保住饭碗而忍气吞声,有的人则在这个环境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这部电影辛辣而讽刺,真实而直白,让人笑中带泪。故事中呈现出一个重要命题:工作干得好不好不重要,站队站得好才最重要。
电影中人分成两派:以副总徐云峰为首的“改革派”,和以高铭(另一个副总)为首的“保守派”。
徐云峰想要玩金融、玩资本,搞互联网经济,钱来得又快又多又容易;高铭一派则是传统的做稳打稳扎做产品、搞实业的思路。两派人激烈争锋,在裁员“广进”计划上,冲突达到了顶点。
前期徐云峰得势,跟着他混的人,受贿卖工作、倒卖公司产品赚差价等等,净干些损公肥私的勾当,在公司却如鱼得水。这是因为他们大腿抱得好、站队站得好,所以吃肉喝汤、升职加薪都少不了。
电影里诠释了一条职场潜规则,就是说在职场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和背景,主人公胡建林误打误撞被调入总部后,其中有个搞笑的场面:与董事长简单的叙旧,借着车灯一打,映在毛玻璃上的,是董事长抚摸胡建林头发的场景。自此“胡建林是董事长私生子“的谣言人尽皆知,领导前倨后恭,同事称兄道弟。
一个从未做过高管的普通工人,对大厂的运营、管理都一无所知,当别人都认为他有关系有背景有靠山时,他也能摇身一变,坐上高位,自此在升职加薪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只要有背景,别人就只能仰望你的背影,电影有多荒诞,现实就有多讽刺。
我们总想着有能力、肯努力、做出成绩,就能被看见,得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最后却发现,能力、努力、业绩都不重要,有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兢兢业业的普通打工人,干着最累的活、背着最黑的锅,还要时刻担心被裁,这才是现实。
所以电影里出现了经典台词:当个坏员工很难,当个坏领导很容易。员工是负责执行的,要做具体的工作,必须有点真本事,否则活儿干不好,是混不下去的。而领导是负责管理的,把工作分配下去就可以,只要懂得“管理的艺术”。最后活儿没干好,也有地方可以甩锅。
那么,电影里管理层所谓的“管理的艺术”究竟是啥?是两个高管在酒桌上教给胡建林的。
第一,跟下属不要把话说的太明白,废话一顿输出,要让他揣摩你的意思。达到有功劳归领导,有锅下属背的效果。这样后期工作没做好,可以说是下属没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工作做得好,便可以说是自己领导有方。
既可以完美掩饰自己“啥都不懂”的事实,也留下了充分的甩锅、抢功的空间。比如:”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情况具体是怎么样的,还要看具体的情况。”等等。完全是一通废话,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第二“要展示亲和力”,包括商业夸夸、画大饼等等,在下属面前和颜悦色提高亲民度,让他们心甘情愿干活。
第三“鼓励大家相互批评”,挑起群众斗群众,让员工之间内斗,忘记对领导的不满,这样来玩制衡,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你会看到,在一些企业,一个人做事,五个人管理,十个人审批。干事的人每天做着最繁重、要求最苛刻的工作,还要应付上面七嘴八舌的意见,疲于奔命。而管理、审批的人,只需要玩玩权术、对着干活的人指指点点,就可以稳坐钓鱼台。没有人再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跑赢市场和竞争对手,而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内部的搏斗、表演上。
最后,真正干事的人,裁掉就容易出事,而臃肿机构的管理岗,拿着比员工高数倍的收入,裁掉他们也未必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效率大大提高,竞争力大大提升。
不过主人公胡建林还是不忘初心,借年会揭露了副总徐云峰一党损公肥私的勾当,吐露了打工人的委屈与心声,并得到了董事长的支持。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裁掉的员工可以重返岗位了,兢兢业业的普通打工人终于晋级了,憋屈的外包员工也可以转正了。
虽然现实社会中不会出现这么夸张的喜剧效果,但是我们每个职场中的人都可以守住自己的初心,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本分工作,不要太在乎升职加薪之类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就行,没必要太过内耗,为了一份工作把自己身体搞垮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工作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