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读后感(四)

张幼仪万里迢迢去找徐志摩,而徐志摩不情不愿去接她。更无情的是在张幼仪怀有身孕时,竟然提出离婚,将孤独无助的张幼仪抛弃在异国他乡。

张幼仪听命于徐家二老的安排,不惜万里之遥,漂洋过海,历尽波折,来寻找她两年未见的丈夫。她以为,她的到来可以安抚一颗游子的心,可以填补离愁的空落,可以焐暖人世的寒凉。

却不知,她的到来是如此的不合时宜,让人无法安置,甚至惊恐无助。她是徐志摩明媒正娶妻,更是一把困住他青春与爱情的锁。他要做的,不是如何安顿好她,免她孤独流离,而是如何挣脱她的世界,潇洒如云。

关于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张幼仪似有感触,却又一无所知。她的人生好习惯了被人安排。在家里,她听父母和兄长的安排。出嫁后,又听从公的教导。如今,在这异国他乡,更是要听从丈夫的主张。

徐志摩在法国港口接张幼仪时的态度:张幼仪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她的心凉了一大截。徐志摩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着条白丝巾。徐志摩的态度张幼仪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女人的敏锐让张幼仪心中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们之间虽从未有过浓情蜜意,但他们毕竟是夫妻,是亲人。在这异国他乡,她举目无亲,他是她的天地,是她唯一的依靠。她相信,纵算他不爱她,亦不会弃她于不顾。

她没有错,离别两年,依旧红颜端然。可他看到她如前的打扮,心生厌烦,更令他念及林徽因脱俗的美。他并非不知道她的好,她的不易,亦不想伤她太深。可看着这个注定要被自己辜负的人,徐志摩当真没有丝毫爱意和怜惜。

在赶往伦敦的飞机上,张幼仪因不适而晕机呕吐,徐志摩非但没有安慰,还冷眼嫌弃道:“你真是乡下土包子!”随即,徐志摩竟然也晕机呕吐,张幼仪忍不住脱口说出:“我看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

因为张幼仪的到来,徐志摩把家安顿在沙士顿。他们之间全然没有小别胜新婚的喜悦,徐志摩对她各种生厌、不适应。在这陌生之地,没有亲人朋友,语言不通,张幼仪过得无比艰难。面对丈夫的冷漠,她每日小心谨慎,诚惶诚恐。

这座美丽的雨雾之都,于她来说,是一座愁城,让她有种无所适从的害怕和迷离。她开始想念遥远的故乡,想念儿子阿欢,想念那个古老小镇的安逸和平稳。在那里,虽然整日寒窗孤影,没有丈夫的陪伴,却有公婆的疼爱,稚子常欢膝下的幸福。

原打算在法国继续完成荒废的学业,和丈夫一起同修同住。却不料,自己被困入这个看似温馨,实则清冷的小家,做回凡妇。张幼仪为徐志摩脱下旧式传统服装,换上洋装,为他料理家务,洗衣煮饭,为他勤俭持家,顾他冷暖朝夕。

尽管如此,她依旧害怕,怕做错事,怕说错话,怕丈夫的心越行越远。她委曲求全,于他面前呵护周到,转身则暗自神伤。他无视她的一切,对她沉默寡言,甚至吝啬一个温和的目光,更不舍给她一丝笑意。

有客来访,徐志摩则谈笑风生,幽默雅趣,客人一走,他随即对之冷眼相看,判若两人。张幼仪知道,她和徐志摩之间有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沟渠。他的冷漠让她有苦难言,落寞悲伤。她甚至没有勇气去靠近他,她害怕如此苦苦维持的情意有一天会支离破碎。

徐志摩亦是辛苦,明明心有所爱,却要和一个不爱的人同床共枕。因为张幼仪的存在,他无法像从前那般自由,那般肆无忌惮地和林徽因交往。让他魂牵梦萦的,是那绿柳河畔下的佳人倩影,是烟雨小舟上的温暖相依,是康桥上金风玉露的相逢。

他无法像以往那样日日拜访林家,唯有将万千柔情和思念寄于信笺。寂夜难眠,他于灯影下伏案写信,诉尽衷肠,期待和钟情的女子相依相守。为怕横生枝节,徐志摩将地改为居所附近的一间杂货铺,而后日日风雨无阻地去寄信,取信。

他的心辽阔似海,令张幼仪无从揣测。看着他时悲时喜、患得患失的神情,她知道,他的心里一定住了别人。但她不敢试图拆穿,只是隐忍情绪,努力维持冰冷的现状。她怕,她真的怕他会将她弃如敝屣,搁置角落,不再问津。

他已被情爱牵缚,不由自主。为了爱,为了心中的女神,他必定要将她辜负。时光催急,满身疲惫的他再无意维系当下虚伪的安稳,他要勇敢地做一个抉择,宁可残忍无情地伤害张幼仪,亦不能失去至情至爱的林徽因。

他亦只是一个为了爱走投无路的人,可众生芸芸又有多少人能够原谅他对妻子的负心薄幸。又或许,日子是自己在过,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得到别人的谅解,遵从别人的意念。

他愿和所爱之人同看千江水月、锦绣河山,不躲不避,不死不休。 徐志摩沉浸在康桥温柔的春风里,无法自拔。当他决意彻底摆脱张幼仪时,而她却怀有身孕。徐志摩得知妻子有孕,没有丝毫的惊喜,只觉烦躁不安,对着张幼仪冷冷地说:“把孩子打掉。”

简短的几个字,于张幼仪来说,却是刻骨惊心!她不知他竟会冷情至此,那时的她慌乱无主,却始终怯懦惶恐。她哀伤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却换来徐志摩更无情的回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那一瞬间,张幼仪明白徐志摩心意已决,任何的理由和借口都不能将之牵绊。但是离婚,对这位旧式女子来说,太陌生,也太突然。她无法想象,结束这段婚姻,离开徐志摩,她该行至何处,去往何方,又该如何面对硖石的二老以及世人的纷乱之语。

徐志摩的决绝无情让张幼仪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但她不敢,不敢轻易点头,她明知结局已然无法改变,却努力地拖延时间。那时,她心中的怕远胜过她对徐志摩的爱。几年来,她默默忍受他的冷漠以及离别,为他侍奉双亲,生养孩子,为他漂洋过海,换来的竟是如此残忍落败的下场。

原来,这些年她扮演的只是他人生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场意外。如今更是他的绊脚石,是他极力想要拔去的一根刺。她亦想成全他的心意,放他自由,却不知该如何自处。她极力隐忍内心的悲痛,试图挽留他的步履,希望他能够念及夫妻情分,重新安排她的明天。

徐志摩转身走了,话已出口,他没打算回头。徐志摩将怀有身孕的张幼仪独自抛弃在他们租的屋舍里,不再问津。他就那么不告而别,全然不顾她一个独身女子在异国他乡孤独无依的悲凉处境。

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确太过狠心,纵算他想和林徽因相依相守,地老天荒,亦不能将怀有身孕的妻子丢之角落,不管不顾。他对她可以无情,却不能不去承担他该负的责任。他可以不要她,却应该妥善地安顿好她的一切,让她不至于悲伤无主,流离失所。

“我的丈夫好像就这样不告而别了。他的衣服和洗漱用具统统留在家里,书本也摊在书桌上,从他最后一次坐在桌前以后就没碰过。”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却不知那时的张幼仪经受着怎样的折磨和慌乱,怎样的心酸和痛苦。

腹中的胎儿在长大,张幼仪被迫无奈,只好写信求助于二哥张君励,告知她所遭遇的一切。在法国巴黎的张君功自是担忧妹妹张幼仪的处境,写信给她,让她切勿打胎,放下诸事,前去巴黎。

张幼仪没有打掉孩子,她在柏林寻到安身之所,1922年生下次子,取名德生(小名彼得)。经历人世冷暖悲欢,过尽沧桑的张幼仪,已经没有理由让自己怯弱。她再无闲暇去顾及自己的感情,去追逝自己的过往,作为一个母亲,她需要承担以后的风雨。

张幼仪原本只是一个旧式女子,她之心愿只是想守在深宅小院,侍奉公婆,相夫教子,过完平淡安稳的一生。但造化弄人,她所嫁之人不是凡夫,所以她也注定做不了凡妇。她的人生经历过水复山重,只待柳暗花明之时。

该来的终究会来,逃离躲避都是徒劳。她心从容,已然无惧,纵是惧又能如何,唯有坦然相待。徐志摩来了,他不辞艰辛赶赴德国,不是为了安慰张幼仪,也不是为了见他刚来到人间的儿子。他的到来,只是为了斩断前缘,结束债约。

几年的夫妻情分,数日的风雨消磨,换来眼前的一张薄纸。徐志摩再也没有耐心等候了,他知道,再不彻底了结,他将永远失去林徽因。他害怕一场以命相许的情爱,最终寡淡散场。

张幼仪不再思索,亦无悲意,她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那一刻,如释重负的不仅是徐志摩,还有张幼仪。原来,爱一个人不只是默默隐忍,还有成全。成全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慈悲和宽厚。

拿到那纸离婚书,徐志摩跟随张幼仪去医院看了小彼得。“徐志摩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入迷。……却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自小衣食无忧的徐家少爷又怎会真正知晓世间疾苦,况他当时心系情爱,更无意去关心张幼仪母子的将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徐志摩和张幼仪纠缠不清的烦恼结总算是如愿以偿地解开了。

张幼仪的二儿子小彼得,胎儿时父亲就不欢迎,让母亲坠胎,母亲历经磨难生下他。或许是张幼仪在孕期实在太过辛苦,彼得出生后因为先天不足终日困于疾病,不满三岁就因为患上严重的肠胃疾病而没钱医治去世了。

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无情无义,不是一般人能够如此狠心!先让张幼仪打胎,接着离家出走,后又辇到巴黎离婚。徐志摩对张幼仪真是冷酷无情!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53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