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长垣皮影戏是舞台戏曲的前身,拥有丰富的剧目,有神仙道化戏、历史演义戏、民俗生活戏、爱情戏、伦理戏等,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学价值。长垣五彩皮影人物刻画优美、简练,线条粗犷豪放、大胆夸张。节奏韵律感强,刚中寓柔、疏密得当,继承了民族民间剪纸的质朴、浑厚、劲烈、豪放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方法上超越了对自然的墓拟,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音乐、声乐和表演等艺术价值。
皮影戏是皮影戏及其制品 (包括皮影、场面、道具、景物等 ) 的通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艺术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被誉为电影之师、戏曲之祖。据载,皮影戏始于汉武帝,盛行于唐朝,至北宋时广为流传,元代远征西亚、欧洲时逐渐传到国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长垣皮影戏集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唱腔和表演为一体,是目前河南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土生土长的剧种之一。该剧种利用古人物、古唱腔、古神话寓言故事,反映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人生追求、不同层次人们的喜、怒、哀、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主要分布在长垣县北方里乡吕庄村,曾活动于郑州、开封、安阳、鹤壁、太原、石家庄、武汉等地。
清末,长垣县遭受涝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迫于生计,有着戏曲传统的长垣县吕庄村人背井离乡,吕庄村皮影艺人常年活动在开封、滑县、凌县,白天唱堂会,表演“二人班”,晚上演皮影,以此养家糊口,皮影戏也逐步成为了吕庄村人谋生的手段。由于受老艺人的影响,吕庄村许多大人、小孩都能演皮影戏。当时,该村艺人李朝凤、付玉存经常在滑县县衙门口演出,因其演出水平高、皮影制作得好、皮影操纵水平高而名气很大。那个时期,皮影戏因为便于携带、需要的演员数量不多、深受演出地区老百姓的喜爱而发展非常迅速。该村知名绅士刘清兰,将当地百余家皮影班班主整合到自己麾下,成立同乐班,遇有红白事、堂会及别的演出活动,同乐班统一调配,逐步规范演出市场,成为当地皮影戏班的龙头老大,以至于各地皮影戏艺人以学艺出自同乐班为荣。现今家住长垣县丁栾镇、已经90多岁的内黄县大平调豫剧团退休艺人郝景文就出自吕庄村同乐班。该项目的传承人、该村吕心海的祖父与刘清兰、李朝凤、付玉存基本上是同时代的皮影艺人。其祖父吕清旗(生于1858,卒于1923年) 外号大秃,擅唱大平调,曾在黄河两岸的东明、长垣享有盛誉,后流落开封戏班。后因与开封班主发生利益冲突,被班主剐去一只耳朵,赶出了戏班回到长垣后,吕清旗等人继续演出皮影戏,为五彩皮影戏在长垣吕庄村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受他的影响,先后有吕绍禄、吕绍治等几十人逐步掌握了皮影戏的技法。
皮影戏的道具制作工序、表演技艺、演唱技巧和传统剧本等是现今急需传承和保护的内容。特别是剧本,目前没有一部象样的剧本,都是靠上一辈艺人的口传心授才得以传承,如果不抓紧整理,随着老艺人的一个个去世,这些民间技艺将不复存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