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三)

反思教育需要读多少本书

       因在网上和博主讨论《金融开发》的问题,终促成这篇文章。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去年才开始接触的。原因是因为读了何新的书单,准备推荐给果果看。因为不知道何老推荐的书,是否合适小朋友,于是提前买来自己看看。但看了一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见附1)。

       2012年偶然当了两年老师,自己是相信“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自己当时读了一些教育书籍,自己是深信教育理论技术的。

       但之后,也算是被华德福狠狠打了脸,自己不得不相信,人不仅仅是理性的动物,还有更为复杂的一面。于是开始阅读了一些佛学书籍,算是对释迦所言有所理解。

       即使这样,自己还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教育会如此变得不堪,众人似乎都被陷入一种奇怪的教育魔咒中。

       说来,这个书目似乎更长。

       阅读了《寂静的孩子》、《乡下人的悲歌》、《特权--圣保罗学校的精英教育的最后》、《最后的辉煌》,对整个世界教育的现实图景,再一次拉入到亚洲、中国这个大地。

      《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我的二本学生》、《我教过的苦孩子》、《教养的迷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有工作的穷人》、《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读完了这些后,我的焦虑似乎并没有缓解。

      但我思考教育问题的视角,已经开始从教育技术转向了社会结构。之前,我还是很喜欢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

       即使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也没有彻底缓解我的焦虑。

教育与政治

        被击中,应该是看列宁的《国家的革命》。其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国家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最近看,比较喜欢阳和平的研究思路,他是按照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理论,来看待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政治格局。

       郭正亮,思路的起底是《大棋局》《文明的冲突》,外加经济-军事-政治的框架,来讨论世界新闻、东升西降。

       温铁军是按照依附理论来分析世界。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拉美学者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困境和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反思而提出的关于发展问题的学说,该理论经过普雷维什、巴兰、多斯桑托斯、弗兰克和阿明等学者。

       再之前,陈平、金一南、金灿荣等各种理论和讨论,也曾一度吸引我。

      对于政治,是没有研究的。因此,对政治-教育的思考对我是比较少的。而小岛大浪吹的视频(见附2),我个人认为,自己开始从重新思考教育。

后记

      下午朋友带着读硕士的女儿来家。

      问她是否继续读乃至读博,她很明确的表示是不会的,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做研究。问了她其他几个问题,比如交男朋友结婚等(她已24岁,这些话题很正常),她也很明确表达,她不会交男朋友等等。

      普通家庭子女教育至贫,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华德福教育现象其实是上述系列现象之一。

      今晚和果果去看了《我们一起摇太阳》,说来过年已经和果果看了3部

电影。

      回来,看到阳和平发的新的教育视频,老先生确实言之凿凿。他的忧虑和我一致。

     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不过比周边的人,觉醒的早一点。但这和齐王的痛苦是一致的。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的任务不单单是解释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此言非虚。

附:

1、何新谈读书

https://mp.weixin.qq.com/s/J7DzaESv7hSmCy8_xwUiWg

2、教育是最有效率的阶级划分方式,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比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v411F7U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ed9758b5f2f086c688d4ef4bcac5cb38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64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