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腊梅香
数度想在大雄宝殿前晒晒太阳看看书,背后是大佛居高危坐,耳旁是佛音缭绕,阳光丝丝缕缕穿过腊梅,带着香气晕染在四周,合着书香,我总以为那是最惬意的事。
可当我真的这么做时,却发现我的目光不光在书里,还会不自禁地追随如织的游人和香客。
游人和香客是好分辨的,闲散的游人东瞧瞧西看看,哪里都能驻足。香客却直奔香炉,点香点烛,一脸肃穆,或闭目祈祷或喃喃有词或眼神用劲,弯腰的幅度不同,但虔诚是一样的。
曾以为求神拜佛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其实不是,年轻的群体竟也相当捧场。我看到年轻的小伙、漂亮的姑娘脊背挺直跪于佛龛前,虔诚祈祷和叩首。
我不知道别人跪拜于佛前是什么心态,我每次抬头看到宝相庄严的神佛低垂眉目,内心涌起的只有悲伤。我们在这世间总有那么多的心有所愿和求而不得,我们希望漫天神佛听到我们的心声,助我们心想事成,可真的能有求必应吗?神佛忙得过来吗?
想起一则小故事。乾隆皇帝和法磬禅师坐在金山顶上,看着往来如织的江上船帆,乾隆问道:“这江上每天有多少船来往呀?”法磬禅师说:“只有两艘船!”“怎么会只有两艘船呢?”“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真是一针见血呀!世人碌碌,所求大多非为国为民之大名大利,所求的可能琐碎且卑微,只是啊,正如佛家故事里说的,国王想救将丧生于饥饿的鹰嘴下的鸽子,可是无论割多少肉都无法让天平达到平衡,最后只有自己跳上去天平才平衡。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在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么生命所求只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但同样值得重视和满足。
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上天给的是一条修行的路,就如那个在街边乞讨的乞丐,抱怨上帝没有帮他,可是上帝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要我帮你,你至少先准备个碗。是啊,准备个碗,或是找处好地,这些努力都是修行。想要实现心中所想,这是捷径,佛度自度者,该是如此。
说到修行,我就不自禁会想到金庸先生笔下的扫地僧,那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一脚红尘,左右当世两大高手的修炼,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仇恨;一脚化外,一把扫把,扫不完的落叶挑不完的水,可是就在这一日日的躬身自践中,将自己修炼成了绝顶高手。没有光环,没有虚名,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扫地僧而已,这是身份,是职业,是默默无闻,是寂寂无声,或许他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修行就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都无关,他只是自我的提升,能度人是更大的功德。
大雄宝殿内有一矍铄老人,我见她慈眉善目,与她攀谈了起来,说起我想退休以后来寺内做扫地僧的事,才知道她也是退休以后来这里帮忙的,已经十多年了,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扫地她也做过很长时间,活儿不分什么,都是修行。嘿,这还真有几分扫地僧的范儿了。
寺前两树隋梅,伴在佛前千余年,幽香不断,晨钟暮鼓里,它们的修行应该是被加持过的吧!不过不拘哪里,不拘形式,毕竟殊途可同归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