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187】舜是最不孝的儿子,瞽叟是最慈爱的父亲

《传习录下》第273条

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柴鸣治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先生曰:“我言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是世间大慈的父。”鸣治愕然,请问。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个慈父。”

乡下有一对父子在打官司,然后又请王阳明来作裁断。(也可以理解为,这对父子闹纠纷,官司打到王阳明的官衙上。)王阳明的随从想阻止他们,王阳明却让他们进去诉说。这对父子讲来龙去脉还没有讲完,王阳明插了几句话,他们便相拥痛哭,满意地回去了。

有个叫柴鸣治的学生看见这种情况,就进去问王阳明:“老师您说了什么,让他们这么快就悔悟了?”

王阳明说:“我说舜是世间最不孝的儿子,瞽叟是世上最慈爱的父亲。”

我们都知道,瞽叟受了后妻的蛊惑,偏爱小儿子象,三人几次三番设计欲害死虞舜,虞舜虽然都成功地逃脱了,但都没有和他们结仇,反而对父母更加孝顺,对异母弟更加友爱。所以史书上说,舜大孝,父顽、母嚣、象傲。

现在,王阳明却完全反过来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阳明解释道,舜总是认为自己大不孝,所以最后能孝;瞽叟总是自以为最慈爱,所以不能做到慈爱。瞽叟只记得舜是自己从小带大的,长大了怎么不能让我高兴呢?

他不能检讨自己被后妻改变了心志,还以为自己能够慈爱,所以愈加不能慈爱。舜正好相反,他一直念着父亲小时候是多么爱自己,现在却不爱了,一定是自己对父亲不够孝顺,所以每天想着哪些地方还没有尽孝,所以越来越孝顺。最后瞽叟终于欢心了,这只不过是他回归慈爱的本体罢了。所以后世都称赞舜是古今最大的孝子,瞽叟也成了慈父。

王阳明是要告诉我们,致良知是自己的事,凡事从自身做起,才是真正的致良知的功夫,反之,遇事委过于人,那就于致良知背道而驰了。

不过遇到谋杀这样极端的事,还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做到的人就太少了,舜能做到,所以他是圣人。圣人哪能那么容易做到呢?王阳明有这样的胸怀,所以他也是圣人。不过,道理虽然这么简单,做起来真的不容易。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4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