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素材之篆刻

      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而这门艺术就是篆刻。

一、缘由与发展

      篆刻俗称治印,以刀代笔,在印章上刻画中国汉字。秦汉时代,玺印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相传,秦代丞相李斯曾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镌刻“传国玉玺”,做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明代中期以降,篆刻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印章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功能,成为纯粹的艺术创作形态。后来,篆刻的发展逐渐大众化,被更广泛的用作署名和收藏。

      时至今日,篆刻依旧流行,篆刻不仅能够锻炼专注力、观察力,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

      一刀一印,精雕细琢。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是一枚古香古色的印章。篆刻是工匠精神和中华古典美学的结合,一桌、一石、一刻刀,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承古人智慧,传播中华文化。


二、篆刻技艺

      成竹在胸,一气呵成,方寸之间,尽显中华文字之美。这就是中国篆刻。无论是古朴浑厚的玉玺,还是端庄婉转的小印,篆刻用一笔一划勾勒出了历史的轮廓。

      篆刻艺术用材,以石质材料为主。因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带有特别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石产地很多,质地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青田石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为印材中之佳品。

      所谓“书从印入”其中一种含义便是指篆刻中的书法,应以篆刻艺术的特点入手。因篆刻印面较小,仅在方寸之间,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圆,或长或自然形,必须在有限范围,展开无限的变化,以求生机勃勃。而“印从书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线条应有书法中用笔用墨的特点,有书法家的个性。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起用刀有轻有重,有冲有切,有正有偏,有刚有柔。笔处有方有圆,有藏有露,运笔有迟有速,转折有方有圆,收笔有钝有锐。这种用笔用刀的结合,表现出丰富而熟练的笔意。篆书的结构美和笔法变化之情,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特之美。

        篆刻印章的工艺过程大体包括,准备过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钤印、刻边款、拓边款等根据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统刻一遍,把握每个字的造型和气势,称为初刻。初刻后,要用拓色蘸墨将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细刻,成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败的关键,必须精心弄刀。

      最后是艺术加工,对印文和印边进行处理,这是篆刻中最后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艺术价值高低,篆刻家的艺术修养水平,都能从这艺术加工中体现出来。

      篆刻把读者的视线聚焦在方寸之间,审美的情趣落在了对纵与横、凹与凸、断与续等细微之处的品味中,篆刻之美更在于“趣”。现代的篆刻家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48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