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步箜篌城

摄像:陈太溶
摄像:陈太溶
摄像:陈太溶

      甲辰,元月初一,阳光明媚,温暖如仲春,携家人游中牟箜篌城。这是一座在原遗址上仿汉建筑苑,苑内既有箜篌史料展厅,又有仿古乐器位列两旁,主体箜篌雕塑与箜篌鼻祖师延雕像遥相呼应,为整个苑区之灵魂,充分烘托出箜篌城人文与自然情怀。

   

      箜篌城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二十华里,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其实箜篌城的建城时间还应该更早。它起初不叫此名,只是后来在此师延为卫灵公制造箜篌,人们才把它叫箜篌城,成为中国箜篌的发源地。

        师延是夏商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拥有卓越音乐才能和制造乐器技能,其创作的乐曲在演奏时娓娓动听,常常引得飞鸟跟随节奏舞动,乐曲颇受历代王室贵族的钟爱。从西周开始,弹奏箜篌是文人雅士必学之艺,师延也被尊奉为乐工祖师、箜篌鼻祖。《说略》记载:"有以官名称者若师延之后为师延氏之类是也。"此后,"师延"二字演变成一种荣誉,专门赐予在音乐上有杰出造诣之人,即可以比肩师延的优秀音乐家。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记载:"箜篌,此师延所做”。

      说乐使我想起了礼, 礼乐,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至关重要,因为礼乐代表了一种社会习裕以及社会制度。礼乐,指礼节和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礼”涵盖了各种礼节规范和典章制度,而“乐”则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古代通过提倡礼乐来达到尊卑有序和远近和谐的效果。此外,礼乐不仅泛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而且也是一种国民精神的象征。

      礼乐制,在周代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礼作为阶级分化的象征,自部落时期的贫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而乐早在部落时期,中国的古代人民就发明了诸如骨笛等乐器(贾湖遗址考古发现),还创造了音律,为人类音乐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山海经中就有夏后启在禹州得天乐改九招的神话记载。到了商朝,乐作为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贵族之间也开始盛行音乐。到了周王朝,周公为了巩固统治,集前朝之大成。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的阶级区分。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礼乐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定型。

      礼法在夏王朝就已有雏型,到了商王朝的神权时代,礼法得到了信仰上的巩固,周公不过是总结前人经验,完善了礼法的体系,使其适用于宗法制。

      追昔抚今,礼乐之烙印,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近百年来,尽管有所淡化,但其文化仍在。礼乐一旦崩坏,对中华文化之危害,其后果不言而喻。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礼乐尤其重要。它既是制度,又是人们行为之规矩。这就是文化,在无形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部分史料来自网络)

作者:陈思桦,系中原智库主任,中原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6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