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出了个周恩来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去周恩来故居,不止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以前不是一个人去的,有一群人,三五个、七八个、甚至几十个,或陪亲朋,或与周恩来研究专家一起,或带领学生到这里瞻仰凭吊学习周恩来总理。甲辰龙年第五天,东方破五节遇到西方情人节这一天,我乘26路公交车再一次来到这里觐见周恩来总理。

公共汽车跨越里运河到达供销大厦站下车,步行约500米绕过宋代的镇淮楼到达周恩来故居。故居西边是明代的文通塔,这两座古朴而又别致的古建筑如同守护神般护卫着一条街巷。这是一条普通而又不普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巷。它是后来被无数人常常念叨、常挂于心间的驸马巷。

驸马巷7号,是周恩来总理的出生之地。1898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周恩来在这里出生。自此,他伟大而又曲折多难的人生从这里开始向外延伸。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明清时期苏北大户人家的民居建筑,有32间房子。正门门楣悬挂的匾额上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七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进门右转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几间房屋前,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察,不断思索。1903年,刚满5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熟馆读书。他聪明好学,记忆力过人,每次背诵、认字与默写均为同学中最优的。平时他还喜欢书法,临摹颜体,练字十分认真。

读书房中间的八仙桌是当年私塾老师用过的。家塾馆老师姓邹,是晚清的一名秀才。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被绍兴保佑桥周氏尊为始祖,周恩来和鲁迅都是保佑桥周氏的后代,周敦颐正是他们的始祖。墙上的《爱莲说》是周敦颐的千古名作,《爱莲说》两旁的对联为:“未熟黄粱弹指光阴经富贵,无欺暗室居心忠厚即神仙。”驻足细品,这就是周总理秉承的“视富贵如浮云,以忠厚为家风”的优良家风。

周恩来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并不安宁,生母、嗣母相继去世,12岁那年,被迫离开家乡到东北求学,后考入南开大学、去日本留学、回国投身革命……他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却是再也没有回过淮安老家。种种际遇并没有影响他对家乡的爱。走出故乡的周恩来,永远铭记着乡情,永远寄托着乡愁。那一张写字的小方桌,那一棵一百多年的腊梅,院子里的那一口水井,还有城里的镇淮楼、文通塔、南门大街,大运河等等都是他心兹在兹的情怀。

1959年1月,周恩来从广东飞回北京,飞机飞到淮安上空时,让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在驾驶舱里看到了老家淮安,相遇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总理说:“淮安的变化不大,大运河、宝塔、镇淮楼都还在,只有南门大街好像变宽了。”这是他离开淮安49年后第一次如此接近家乡的土地、河水。

周恩来生前一直告诫亲属,不要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在旧居不要挂他的照片。当听说不断有人瞻仰他的旧居时,建议人们去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他还对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有人去了。”今天,不知周恩来总理能否原谅后人没有遵循他的嘱托拆掉房子,而是正式对外开放,供人们表达哀思和寄托。

周恩来是一本大书,每翻开一页都会获得启迪。作为周恩来家乡的一员,我要经常翻阅这本大书,常读常新。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66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