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文化

儿子三岁以前,没教他认字。看电视的时候,电视节目出字幕,他会趴在屏幕上,用短短一截手指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至于说的啥,恐怕连他自己也搞不懂。

一天,又是如此。我和老公看着他笑。老公狡黠眨着眼,扬了下手,“别搭理他。他没文化。”

儿子懵住,停顿,回头,用不知道出处的方言:“谁(shei四声)说(shua四声)我没文化”。这句话到现在,都是家里戏谑一个人浅薄的玩笑语。

如今,如果问儿子:“你有文化没?”。他会低头说:“我确实没文化。”虽然他接受了一堆值得炫耀的且有文凭的教育。有人说得对,受教育程度=知识≠文化。

文化是精神财富的总和。洋洋上下五千年的积淀,传承的和流失的精神财富,都是文化。有文化,一方面是传承精髓,另一方面是找回丢失的瑰宝。如此说来,谁敢自诩有文化。只能说,我们在修行文化的路上。

过节聚餐,一位美女慨叹:我都胖了。出去旅游……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最后加了句:还是人家那儿有文化,咱这儿啥也没有。

诚然,从古至今,属于这嘎达(这里)的高光时刻,只有一个像样的朝代清朝的兴起,和新中国成立后短暂的二三十年。这片黑土地不是从天上平白掉下来的,有历史记载,就有这地方。上不了庙堂的主要原因是,在此居住生活的是少数民族。比如匈奴、女真、鲜卑等。十九世纪的中晚期,黄河泛滥决口,为讨生活,人们出山海关,兴起闯关东,大量的汉族人迁入,才形成如今的规模。

由此,东北的文化是从来不是单一民族的文化。它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文化,是多民族团结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便捷最快速的方法,是去当地的博物馆。辽博、沈博的展厅分门别类,有满族的、锡伯族的、鲜卑的、汉族的等等,足以说明多民族聚居的特点。

不像江南,每个地方有地方戏。河南一带的豫剧,江浙一带的越剧,湖北一带的黄梅戏,东南沿海的粤剧。中国能叫出名字来的二十几个剧种,没有发源于东北的。有人会说,评剧不是东北的?你们那不是还有评剧院呢?评剧发源于河北东部,来自河北梆子,也属于传入剧种。

东北长久以来没有上得了台面的戏曲,但东北人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战苦寒、斗天地的乐观精神,一直在民间以地方戏的方式传承,它就是二人转。不管你承不承认,二人转始终是东北文化的一部分。

二人转幽默、乐观、诙谐,甚至带点颜色,像相声一样,经常拿身边人开涮(开玩笑)。演绎的内容多来源于生活日常,家长里短、田间地头、市井烟火,不掺杂任何立场政见,嬉笑怒骂、连踢带踹博一乐呵开怀。全然的民间民俗。由于赵大爷倡导绿色二人转,去其带颜色庸俗露骨的部分,使二人转登上大舞台,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个春节期间,购票看了一场二人转。没想到剧场的过道里都加满了椅子,水泄不通形容剧场内的情景,不足为过。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火爆互动,担心剧场的天花板被观众的笑声震塌。走出剧场,人们仍笑容满面,意犹未尽。

节日期间,看二人转的观众,有南京的、唐山的、湖南的、广西的。文化地域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但看二人转开怀大笑,那就是没白看,那就是听懂了,看懂了。曲高才和寡。二人转是来自民间的艺术接地气、老百姓都懂。东北的文化,只有你来过、看过、感受过、经历过,才能懂。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9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