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思维陷阱

#埃隆•马斯克分享的50个思维陷阱,越早知道越好

01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经常根据个性或者性格来定义别人,但会用情境因素帮自己开脱。

举例:Sally上课迟到,肯定是她懒;你自己迟到,就是因为早上太忙乱了。

02 自私的偏见

我们的失败是形势所迫,而我们的成功是理所当然。失败总是有原因的,而成功全靠自己。

举例:你觉得得奖是因为自己努力工作,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和运气。但如果考试不及格,只是因为睡眠不足而已。

03 组内偏爱

我们偏爱同一个圈子的圈内人,而不是圈外人。

举例:Francis跟你一个社团,所以你喜欢他多过Sally。

04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举例:Sally觉得指尖陀螺对孩子挺好的,Francis也这么觉得。

05 群体思维

希望团队保持一致与和谐,我们有时会为了减少冲突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定(群体思维是从众效应的一种体现)。

举例:Sally想买冰淇淋,Francis想买T恤,所以你最终建议买印有冰淇淋图案的T恤。

06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举例:Taylor这么可爱,她肯定一点也不刻薄!

07 道德运气

由于一个好的结果,会提高人们对他道德地位的评价,反之由于一个坏的结果,会降低人们对他道德地位的评价。

举例:XX文化赢得了XX之争,是因为他们比输掉的人更有德行。

08 虚假的共识

我们认为同意我们观点的人比实际同意我们观点的人要多。或者说现实中支持我们观点的人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少。

举例:“所有人都这么想!”

09 知识的诅咒

一旦我们知道某种东西,我们就会认为其他人也都知道它;同时你也很难理解,那些没有掌握的人,他们是怎么思考这种知识的?(不能真正的换位思考

举例:Alice是一名架构师,他很难站在程序员小白的角度来理解他们不懂的地方。

10 聚光灯效应

一般是指人觉得自己会一定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别人的重视,为了担忧自己是否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或者好名声,而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进而造成不好结果的心理状态。

举例:Sally很担心大家会注意到她的冰淇淋T恤有多丑。

11 可用性启发

做决定时,我们会依赖于脑海中直接浮现的例子。

举例:选择商店时,你通常会选择最近看到过广告的那家。

12 防御性归因

作为一名暗自担心自己发生严重意外事故的见证人,当我们与受害者共情时,我们会减少对受害方的指责,增加对攻击方的指控。

举例:Sally等绿灯时一直在车里玩手机,结果被追尾了。目击事故的Greg也有开车发短信的习惯。所以他下了车,对撞了Sally的人大吼大叫。

13 公正世界假说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个世界是公正的,我们认为遭受不公是活该。

举例:我们通常会认定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要么是因为愚蠢,要么两者都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4 朴素现实主义

我们相信自己观察到的就是客观现实,而其他人则是不理性,不知情或者有偏见的。

举例:“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其他人都很蠢”

15 朴素犬儒主义

我们认为自己观察到的就是客观现实,而其他人的所作所为都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且有所图谋。

举例:“这人对我好的唯一原因,肯定是想从我这得到点什么。”

16 富勒效应(巴纳姆效应)

我们容易将我们的个性归纳为模糊的陈述,即使它适用于更为广泛的人群。

举例:“这个星座指南真是太准了!”

17 邓宁-克鲁格效应

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

举例:Francis自信地向大家保证,冰淇淋里绝对没有海带。海带也没有被用于乳制品行业

18 锚定效应

做决定时我们会依赖先前得到的资讯。人们在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举例:“这东西写着打五折?那肯定老便宜了。”

19 自动化系统偏差

我们依赖自动化系统,有时候我们会过于信赖它,以至于其自动纠正过程会影响其原本正确的决定。

举例:我们会认为机器或者系统比我们更专业、更权威,我们宁愿相信机器和软件系统,而不愿意坚持自己是对的。

20 谷歌效应(数字失忆症)

我们倾向于遗忘那些容易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

举例:“那个喜剧片里的演员叫啥来着??我都查了8次了”

21 阻抗理论

当被要求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会故意反着来,尤其是当我们感到个人的自由受到威胁时候。

举例:老师和家长越让孩子去做作业,他越是不肯去。

22 确认偏差

我们倾向于找到并记住那些能够证实我们认知的信息。

举例:你会根据少量证据就佐证一个阴谋论,而无视其相反的证据。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822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