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任安书》有感(二)
这个时节昨晚竟下了冻雨。早上拉开窗帘看到地上湿漉漉的,还以为是下雨了。开车出去路上都结冰了,到半路有个坡打滑上不去,同事过来才帮忙开到班上车库。还是大意了这样的天气,以为春意朦胧不会结冰,想不到冬天还在恋恋不舍的回眸顾盼。
《报任安书》后三段精彩内容。
第四段:“仆之先……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自己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器重,且为世俗所轻视。如果不选择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启下用十个排比句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宫刑是侮辱到极点。接着用“猛虎”和“士子”处在不同环境的威力和约束对比,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再列举西伯姬昌、丞相李斯、淮阳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他坦然自信表白自己的心意,“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
第五段:“古者富贵而名磨灭……难为俗人言也。”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列举周文王、鲁仲尼、屈原、左丘、孙膑、吕不韦、韩非子这些“倜傥非常之人”,都是思想被压抑,不能抒发自己的主张心意,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接着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自己“草创未就”而遭此祸,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完成此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六段:“且负下未易居……结尾”。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述自己对余生的看法。“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将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再次陈说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
掩卷沉思,久久不能平静。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封建统治者的恶劣行径,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读之使人慷慨激昂,唏嘘欲绝。《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文章以过人的丰富、强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卓绝千古的浩荡雄伟的气势。其中所表现的司马迁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