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⑦

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流过血,一起流过汗;一起摸爬滚打,一起经受战火;一起分担失败的压力,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这样的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的感觉,对于军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世界上执行力最强的组织,一定非军队莫属。军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执行文化”。无论是我军的“保证完成任务”,还是西点的“没有任何借口”,都是如此。军队因而成了关注团队执行力的企业领导者共同的研究和学习对象。

在长期的战争中,军队在执行力方面已经总结出了一系列成熟而有效的心得:理解上级的意图是有效执行的前提;个人执行很重要,但组织执行才是一切;高效的执行需要制定明确且令人信服的高清目标,而不仅仅是大致的愿景;好的计划制订要去中心化,要简洁,要多元参与,要使每个人负责;没有什么事情会完全按计划进行,必须为突发事件做好详细计划;领导者要把成功归于团队,而把失败归于自己;执行过程中必须专注于那些与任务相关的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完美的信息,等待完美的信息的组织注定会失败,成功的执行者一定是敏于适时而动的,因此,迅速制订的80%完美的计划,胜过一个花太长时间制订的100%完美的计划;等等。

在古人看来:“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有太多的人以拥有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对于幸福感而言,投入和意义却远比快乐更重要。

作为领导者,你给下属提供的究竟是什么?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还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最终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卓越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才能真正对优秀的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从而让员工愿意去全力投入。

军队作为一个整体,从技术装备到战略战术、编制体制,都是为了适应此时此地的作战需要,解决此时此地所面临的战争问题。

一般来说,装备的发展决定了战争形态的演变,战争形态的演变决定了军队战略战术的演变,战略战术的演变又必然要求体制编制的变革。所以,军队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即使是军队自身,照搬过去的战略战术,或者别人的体制编制,不符合战争的时代要求,不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同样打不了胜仗。

在战争中,从来没有真正偶然和侥幸的胜利,所有的胜利都是建立在扎实准备的基础上的。

企业要想打胜仗,就必须从决定胜负的基本要素入手,老老实实地沉下心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把打胜仗的基本面做好,这样才能奠定持续打胜仗的根基。

战争的特点是什么?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看到结果,没有人对大势的理解能够一步到位,更没有人能一次性地看清所有的过程和细节。战争必须有计划,没有计划或者计划制订得漫不经心,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但是在战争史上,完全按照计划来实现的战略,只能是例外,而不可能是常态。这是战争中最大的悖论。

今天的军队中,集中化的、指令性的传统管理模式正在转型为去中心化的、涌现性的新型管理模式,敏捷型组织已经是军队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

好的军队必须适应多种作战环境、多种作战条件、多种作战形态,这就要求军队的组织与管理必须是柔性的、灵活的、敏捷的、适应性强的,这样才能充分激活下属的活力,充分发挥团队的主动性,从而可以在动态而复杂的环境中迅速调整,迅速响应,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从战争规律上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君主说不打,臣子也可以坚持打;从战争规律上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君主说一定要打,臣子也可以不去打。进不企求战胜的美名,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且符合君主的利益,这样的下属,才是组织的宝贵财富。

领导者都喜欢忠诚的下属,战争环境中忠诚尤其重要。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忠诚。

一种忠诚体现为对领导者的话言听计从,领导者叫干啥就干啥,丝毫不敢违背领导者的决定。这是僵硬的忠诚,是低级的忠诚,是平庸的忠诚,是缺乏担当的忠诚。本质上,这种只对领导者的命令负责的忠诚,是一种最自私的忠诚,是一种伪忠诚。

还有一种忠诚,不是体现为简单地忠诚于领导者的决定,而是体现为从整个组织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的人可能未必事事顺着领导者,可能他的行为会有违领导者的指示,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

这样的忠诚,才更符合组织的利益,才更有利于达成领导者期待的目标。这种忠诚才是最可贵的。这种人是真正把自己的命运与组织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把组织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人的得失。这种忠诚,才是真忠诚。

太听话的下属,从来就不是最好的下属。真正的最好的下属,一定是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自己任务的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组织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不是仅仅局限于领导者给自己的命令。

片面地强调服从、执行这些要素,以为这是军队管理的精髓甚至是全部,以为这是军队之所以能打胜仗的原因,从而把这些要素绝对化,只会使企业的管理更快地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背道而驰,从而离打胜仗的目标越来越远。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87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