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上岸值得借鉴金句摘录-关于民生
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人民论坛)
——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③
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有助于从观念和习惯的源头上减少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2日 第 04 版)
平价市场要走品质发展之路(评论员观察)
以质量为导向,推动平价消费更上层楼,不仅可以优化市场供给,还有助于推动消费、生产良性互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1. 平价商品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消费分级的发展趋势有关。当下,有的消费者看重品牌价值,有的愿意为个性化服务买单,也有的喜欢价格亲民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从实际需求出发,不盲目追求高价商品,形成了既要品质又要实惠的消费观,这让平价商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2. 追求高性价比,并不代表着消费降级。平价商品卖得好,不是光价格低就行,质量也得让人放心。
3.平价消费的火热,体现了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一些商家以包装升级、概念炒作等方式来抬升价格,并打着消费升级的名义让消费者买单,这种浮躁的营销方式显然不可持续。
4.平价消费成为市场新亮点,给人以深刻启示: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期待,任何类型、层次的消费赛道都能形成新的增长点。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扩容升级空间广阔,要抓住消费热点,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以质量为导向,推动平价消费更上层楼,不仅可以优化市场供给,还有助于推动消费、生产良性互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5. “一时热”固然可喜,但只有走好品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一直热”。没有品质做支撑,平价商品就会沦为劣质商品,注定无法走远。相关商品或服务价格有优势,但质量和安全性不能低。换言之,相关企业和商家需要在有限的价格空间内做好品质把控,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这是不小的挑战。在一件件平价商品背后,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做到保质、保量、稳价,才能保持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升复购率、回头率。
6.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在消费分级与消费升级并行趋势下,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推出更多价格、质量均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定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2日 第 05 版)
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更有活力(经济聚焦)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为粮食丰收贡献科技力量;提升自主育种能力,推动优质新品种走向市场;保障基层农技推广,让科技服务扎根田间地头……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近期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了专门部署。
近年来,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强化科技支撑,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天上卫星,俯瞰沃野千里。
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根据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围绕耕、种、管、收4个环节,设置苗情、长势、墒情、出苗率等生产指标,实现农作物农情监测、灾害预警、产量预产、综合评估四大功能。
在自然灾害多发的形势下,农业机械成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力军。
从全国来看,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大型大马力、丘陵小型适用机具这“一大一小”和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取得阶段性突破,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21亿亩次,一些领域实现了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的跨越,加速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将广大农户更好更快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种业自立自强
种子位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被称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农业科技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种业自立自强。
科技服务提质,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基地计划集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无公害与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于一体,并准备打造四季有机蔬菜农场。”
据介绍,我国“菜篮子”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设施蔬菜规模扩大到3000万亩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1.5%,设施渔业水平也不断提升。未来,随着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装备不断突破,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赋能,科技服务持续提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大突破,激发更多活力。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每年夏秋,
“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科技是我国农业突出重围的重要依托,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2日 第 11 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