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阅尽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

【摘 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教育现状  发展历程  未来教育

绪 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在我国,对于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性的话题,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教育这一话题也随之有着深远的历史,随着文化的前进,不断地更新变革。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体制、方式等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些详细的,优质的教育方案,正是我们的教育成熟的结晶,当然这之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东西和要素,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在变化发展中前行的伟大事业。

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区域的教育状况和形式也不尽然相同,以我国为实例,在我国古代,原本没有文字的产生,人们从远古时期的打猎,到刀耕火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进步,不仅表现在劳动分工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了,用文字去记录信息,也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专门的指导和学习,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就随之而起。

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虽然一直在强调启发式、研究式,但实际上主要的还是灌输式占据主流,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课下是闲散的,造成了无所大收获的局面。纵观我国的教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推广多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即填鸭式得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束缚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思维,大多数学生局限于传统思维的教条式发展,不懂得举一反三,不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滞后性使我们的教育呈现一种完全的制度化,模式化,少了活力和动力,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之路上的一个顽固的绊脚石。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总是在追求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中式教学,采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办学质量,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身的特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有老师发挥光热的身影,却没有学生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世界中,会错误的认为老师会安排好一切,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将老师所教的东西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中,形成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结果,比如,老师进行了一节课堂测验,只是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形式的转变,即“换汤不换药”,可是学生却会茫然的不知所措,觉得老师没讲过,自己不会答。

2、教育发展区域间不平衡以及“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

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还有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二、针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教育改革开始在关注个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教学的方式从教师指导和教学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弊端,由此革新教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被重视。

1、针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出现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可以在新教材中找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并且会留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以此类练习来展示学生的思考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实际操作平台,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以实践过程展现出来;这就尊重了学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社会讲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这需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要能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彰显自己的个性优点,这样既可以为服务于社会,同时可以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新课标的改革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失去了前进的兴趣,那么向导说再多做再多都是徒劳,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尊重他们,学生之间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会有参差不齐的水平,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老师不应该只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能否有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会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某方面上的突出能力显现出来,使学生受到鼓励,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才可得到加强。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否很好的交流也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课本上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种范例,作为老师,应该运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学生,也应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在课内外,都应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让自己完全被课本所束缚,并且是否能将所学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创新的一个能力的体现。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思多问,老师多启发多方式的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杂症,学生老师共同合作,整理经验,才会达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共赢”的结果。

2、如何促进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改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拉近地区教育的距离,使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一个相对协调的状态,而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中,这也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一定的调整,而且对于技术教育的投入也应有一定的力度,而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投入。

三、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综合国力的较量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可以认知到,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所要培养的重要对象,创新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或者机制来说,都是促使其历史车轮源源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

1、发展创新型人才

在世界上,经济实力的较量就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以及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国,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长期任务。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创新体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只有当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实力增强,才能够在国际上的综合能力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推进着国家的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说,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就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必须做好的长期工作。

2、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

如今,站在时代前沿的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教育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逐渐的也似乎成为了未来全球化形势下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当人类进入网络教育时期(网络+教育),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的目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得到转型。只有教学方式和受教育的对象的接收方式相吻合,孩子们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好的教育。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多媒体能够形象、直观、大容量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真正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但我们所能认知到的只是局域性的,只是一隅,不是整个世界,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了解网络教育的深层体系,从而知道我们的教育走向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方向中。

3、发展现代教育,构建新型教学机构

所谓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使之顺应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同时师资力量包括校长都要具有应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同学的能力,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设定更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需要的是以个人的吸收能力为基础的,人不单单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生产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个人的潜力,并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遍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改革方略;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倡导和探索教育转型与具体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进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培育和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型模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机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对于教育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结 论

对于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做大文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化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与储备,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这条无尽无止的大路上,我们必须坚守好绝对的心理素质,披荆斩棘的前进着,前方的道路永远是光明且充满阻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毫不松懈的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才能看到最终的阳光灿烂。

21世纪是我们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纪,是寄托我们美好梦想的知识经济时代。当跨进这一崭新的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同时又会面临着生态破坏、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未来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来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世界,以一个迅速适应新的发展模式的身份参加的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个人价值以及能力发展到最大化。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关注教育事业,使其朝着一个融合理想与现实意义的方向。

    第二篇 

                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1、科技融入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将逐渐融入科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应用于教学中,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研究体验。教育平台和在线研究工具将变得更加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

2、 强调创造力和创新: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育强调记忆和应试,而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3、跨学科教育: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强调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将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强调个性化研究: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研究。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将更加关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和资源,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实现个人发展。

5、培养终身研究能力: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学生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知识和技能。教育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研究、自我研究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持续发展和成长。未来的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也将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教育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代。

  第三篇   

          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中将更多地引入科技元素,提升教学效果和个性化程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此外,在线学习平台和智能辅助教育工具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打破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的普及。

二、跨学科教育的兴起

文理科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跨学科教育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新高考选科模式的出现,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未来,跨学科教育将更加丰富多元,培养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三、远程教育的扩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扩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学生们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远程教育的推广将大大提升教育公平性。

四、实践教育的重视

当前的教育中,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未来,实践教育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项目、实习和实验,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高考人数下降及入学容易度提升

我国出生人口的下降可能会在大约12年后影响高考人数,预计高考报名人数将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本专科大学招不满人的现象。这将可能使得考大学变得相对容易。总的来说,未来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跨学科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推广,同时高考人数下降可能会带来入学容易度的提升。这些变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我国未来的教育将由“数量”向“质量”进行转型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以大量的学校和招生人数为主要特征,中小学和大学数量众多。然而,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一些质量较低的学校将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困境,甚至可能被迫关闭。

展望未来,质量较差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在十几年后,高等教育领域可能会再次出现合并潮。有可能会有很多普通高校和专科学校进行合并,以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为确保学生具备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技能与知识,我国的教育体系将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随着出生人口的变化,未来的教育竞争也将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有所减轻,而我国的教育则将继续朝多元化、开放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894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