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大学》第十三天

《大学》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修学心得:“天下”是中国人独有的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狭义讲,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广义讲,没有固定的时空观点,代表人认知范围内的宇宙天地,凡我所见者,凡我所想者,皆为天下。这里告诉我们要知道“父母”是人的来处,父母是孩子的天,是爱和力量的源泉,是孩子的榜样和模板。“得众”是得到民心,得到人心,以德“得众”。“得众”包含两层意思,一、国君或者领导人自己注重修身,谨慎于德性的修养,明明德,产生影响力,得到民众的信任,此谓“亲民”。二、国君或者领导人懂民心,顺应民心,散财聚民心,仓廪实知礼节,国泰民安,让民众愿意跟随指引,移风易俗,这是得到民心,此谓“新民”。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98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