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自运行”课堂:开学示范

六年级下期了,我期待的“自运行”课堂,还不够成熟。

所以,决定第一课:我来示范,一人分饰多角+环节复盘。

昨天让学生自主完成了学力单,上课前粗略看了一遍:个别孩子在个别问题上还存有盲点(感觉此句是废话,那就写具体),比如圆台的名称,圆柱的高到底有多少条上面。

学力单发下去,孩子么自然知道:小组分享。我想在开课时,孩子们就知道怎么做。

01评价促小组分享

我写下了对小组的评价:一是昨天提交学力单情况(仅有一个小组未全部提交),二是小组分享全员参与情况(是否有序组织,是否全员参与),一个小组因为组长来迟了还未组织,一个小组一位成员游离在分享外。评价都是加分制,且会在小组分享结束后向全体说明原因。

经典一问:经过小组分享,还有疑问的举手?

第三小组举手,具体问题是: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小组产生了争议。

是不是其他组都达成了统一意见了呢?非也。

因为小组看似安静有序的组织,也会有不聚焦的情况,也就会有学生对自己的思考不能有效反馈的情况。

我说:小组分享的结果一般是两种,要么达成共识,要么产生争议,或者两种并存。现在再给两分钟时间,看看小组成员是否达成了共识,是否还有争议。

所有小组都行动了起来,更聚焦,也就更有针对性。比如,小周就有盲点,她自己未发现,组内成员也未能及时看到。

02示范促全班分享

我对孩子们说:接下来,我一个人就代表一个小组,来做全班分享,每一个探究题目之后,我都要复盘,所以要仔细听。

探究一:点、线、面三者的运动关系

【操作】

有三句话要分享答案,第一句话我分享了答案:点运动成线。

后面两句话,请同学做分享:线运动成面,面运动成体。边听边板书。

问:三句话很好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可以描述一下吗?

孩子们参与描述,手势+语言配合完成。

问:关于探究一,还有什么疑问吗?

铭:那么体运动成什么呢?

孩子们回答:体的运动要考虑方向和角度。

我答:那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宋:点又是什么运动而成的呢?

孩子们回答:还是一个点。最小的物质是夸克,就是一个点。

我说:微观世界的一粒物质,就是一个点。我们从微观走向了一个宏观,(结合板书)这条线了不起。

最后全班读一遍。

【复盘】

问:刚才的探究一,我做了什么事情?

答:(1)答案不是分享者一个人说完,而是请了其他人分享;(2)板书完善了;(3)有提问环节;(4)该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来。

探究二:理解面动成体,认识四种立方体。

【操作】

因为我知道他们昨天在做的时候,对“圆台”这个名称很陌生,问他们:昨天在“圆台”处遇到了疑问的举手。几乎举手。

问:如何解决的?

答:看书,或者听同学讲解。

我说:是的,学习不是只听老师讲,懂得向书本或同伴求助,是自主学习的方式。

将四种立方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圆柱、圆台、球体、圆锥。问:现在你能看名字画出对应的图吗?因为学力单上是从图到名称。

请了两个孩子板书。其中的皓文,一直说自己不会画,他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画了一个圆锥。

问: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优点。

答案有:画出来能让我们一下明白画的什么图;也教会了我们可以怎么画;画出了这些图形的特征。

问:稍微改进一下的意见呢?

答案有:圆锥的底面弧线扁一些;球体可以画阴影;圆柱、圆台和圆锥的底面可以用虚线将看不到的地方画出来,增强立体的感觉。

【复盘】

孩子们总结了:要从最困难的地方去提问,找到突破口;可以反着来提问,比如从图到文,也可以从文到图;评价先欣赏同学的优点,提出的改进意见要契合,且语气要委婉。

探究三: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先分享:圆柱和圆锥到底有多少条高。当然,先研究什么是它们的高,这样一理解,答案也就不言而喻。

在分享侧面时,追问:展开是什么形状?相当于原来图形的什么?

发生深度链接后,再请同学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读了一遍。

画圆柱和圆锥的高。借助书上内容进行完善。

【复盘】

先分享有争议的地方,其余地方也就很快解读;适度拓展提问,建立更多联系;板书结构化。

03反馈测效果

学力单上收上来,全班42人,有35人得5颗星(最高级别),没得到5颗星的,是因为没有在展开图的地方做笔记。

最后的练习反馈,全正确的有38人。其余经过自我反思,也能很快修正。

这样的一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专注的状态,因为有学力单可视化的加持,教学效果还不错。

全课评价:积极互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给予加分。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01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