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性的备课思路
课是张老师的课,于是引课是成了这样的方式:
1.张老师的女儿喜欢看柯南……于是张老师和女儿一起看,看到这样一段视频(哔哩哔哩中的关于柯南发现酸变化的视频)
点评:这些都属于真实的情境,而且是距离自己很近的人发生的事,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兴趣点发出来后,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了。
2.接着老师又提供一段哔哩哔哩中的《波义耳与指示剂》,以抽象的画风给同学们显示出来。
学生的关注度特别高。
3.接着放出第三段视频,老师用紫色石蕊做了实验,强调视频中就是自己的手,然后做了白色点滴板实验。(这样的呈现性实验不必要再一个一个的滴,节约了上课时间,同时又让后面看不到实验的同学清晰的看清楚了实验现象,还让避免了一些危险性实验)
学生到这个时候已经想我了酸碱指示剂的一些性能。
4.寒假中同学们做的实验作为自己的上课资源。
四个同学作品,做的是关于自制酸碱指示剂与白醋,小苏打,食盐水,蒸馏水之间的颜色变化。有视频,也有文本,无论哪一个都有亮点让其他同学思考。
由此想到的是:我们的课堂活动设计到底是基于知识,还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设计的,我们太忙了,作业是传统的作业,缺少那种学生动手设计的作业,所以作业唯一的功能就是检测学的情况,而失去了作为备课资源的功能。如果能把学生的情况作为备课资源,真的可以达成以学论教的目的,同时拿着他们的问题上课,这是他们急需解决的,效果不言而喻。
课上到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一半多25分钟时间了。
5.提出酸碱指示剂,老师已然通过自己录制的非常清晰的视频进行,并请同学们书写现象于笔记中。
6.实验小结(连线题)通过大量的物质与石蕊,酚酞连线,通过与酸碱性连线,这样的一种评价让学生对这些识记性的知识有清晰的记忆。
评价有很多种,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的。
可以是课中,以某一个教学任务呈现,完成了这个教学任务,就说明对这个相关内容有了认识,也可以课后以习题的形式呈现,这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评价。
7.鉴别未知溶液(这是一张教学活动,也是一个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有时候和教学任务是结合在一起的。
8.便于携带的指示剂。(关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起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直抵问题的本质。)这里知识性比较强,ph试纸,于是回归课本,优秀的教师是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也要记录,如何记录。
9.ppt分享给大家,推荐观看一些视频,这些视频都在哔哩哔哩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