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研读320: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四)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 终王贾传(四)
吾丘寿王,字子赣,他是赵国人。吾丘寿王在年少时,因擅长一种叫做“格五”的棋弈而被征召为待诏。汉武帝下达诏令,让他跟随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因为他聪明好学,升任为侍中中郎,后因犯法免职。吾丘寿王上书谢罪,愿意在黄门中养马,汉武帝没有答应。后来他又要求前去守卫边塞防备贼寇侵扰,汉武帝仍然没有答应。很久之后,他又上书愿意去抗击匈奴,汉武帝就下诏询问抗击匈奴的对策,认为吾丘寿王的对策非常优秀,再次征召他担任郎官。
在吾丘寿王刚升迁后,正碰到东郡盗贼四起,汉武帝就封他担任东郡都尉。汉武帝任命他为都尉后,下诏郡中不再设置太守一职。这时,汉朝军旅多次派出,年岁不丰熟,盗贼很多。
汉武帝赏赐给吾丘寿王玺书说:“先生在朕面前时,机谋智略不穷,被认为天下少双,海内无二。但你负责接连十多城池的守备,担任四千石的重职,却把职责政事全部废掉,治下盗贼纵横,与在朕面前很不相称,这是为什么呢?”吾丘寿王赶紧谢罪,借机汇报了东郡的情况。
吾丘寿王后来被征召返回长安,担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报说:“应当禁止百姓挟带弓弩。如果有十个贼人手持强弩,一百名军吏都不敢向前,盗贼不能被逮捕诛杀,逃脱的太多。对于盗贼来说,弓弩害少而利多,这就是盗贼繁多的原因。如果禁止不能挟带弓弩,那么盗贼就只能使用短兵器,短兵相接时人多的一方会得胜。我们用众多的军吏捕拿较少的盗贼,肯定能把他们抓获。盗贼们看到他们这个行当有百害无一利,就不会再触犯法律,这就是停止刑罚的措施。愚臣认为,应当禁止百姓携带弓弩为便。”
汉武帝把公孙弘的提议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
吾丘寿王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制造五种兵器,不是为了相互加害,而是用于禁止暴虐讨伐邪恶的。在安定时期,使用兵器制服猛兽并防备非常变故,有事时则用于守卫并用于军队冲锋陷阵。到了周朝王室衰微后,在上没有圣明帝王,在下的诸侯执掌朝政,恃强侵弱,以多欺少,海内疲敝,奸巧诈谋丛生。所以智者陷入愚昧,勇者变得怯懦,都想方设法以取得胜利为要务,再不顾及义理。这才导致机巧灵活的武器产生,用于互相残害的武器不可计数。于是秦朝兼并天下,废除王道,推崇私人之议,焚烧《诗经》《尚书》后只推崇法令,抛弃仁恩后任意刑戮,毁掉名城,杀掉豪杰,销毁甲兵,折断锋刃。在其后,百姓就用锄镰锤斧相互攻击,犯法者越来越多,盗贼不能禁止,身穿罪衣的那些人塞满道路,满山都是盗贼,最终终因动乱国家灭亡。所以圣王致力于推行教化减少禁防,因为他们知道兵器都不足依仗。
现在陛下昭明圣德,建立太平盛世,举荐俊才,兴办学官,三公大臣中有的出身于穷巷,家中白屋赤贫,最后却能裂地封侯。宇内百姓日益受到教化,方外之地闻风向往,但是盗贼却仍然没有绝灭,这其实都是郡国两千石官员的罪责,不是允许挟带弓弩这一规定的过错。《礼经》中说,男子出生后,让他举着桑木弓射蓬草箭,这是明确表明男子长大后有义务应对国家四方有事。孔子说:“吾何执,执射乎?”大射这种礼仪,从天子延伸到普通百姓,是三代之道。《诗经》中说:“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这都是推崇射击这种技艺。我听说过圣王聚会众人时,把射击作为明教,从来没有听说过把弓箭作为禁止之物。何况建议禁止挟带弓箭,其理由是因为盗贼用弓箭去攻杀掠夺。攻杀掠夺的罪本来就是死刑,但是仍然不能制止,这是因为亡命徒本来就不害怕严刑重诛。臣只是担心禁止奸邪之徒挟带弓箭,但官吏却无法禁止;良民用弓箭来自卫,却会触法犯禁,这是助长盗贼之威,夺取百姓自救的武器啊。我私下里认为禁止百姓挟带弓箭,对禁止邪恶没有一丁点用处,但却废除了先代圣王的常法,致使学者不能学习施行射礼,这事大为不便。
奏报呈上后,汉武帝就用这些来诘难公孙弘,公孙弘理屈词穷,彻底服气。
后来在汾阴得到宝鼎,汉武帝十分喜欢,敬呈给宗庙,收藏在甘泉宫中。群臣都祝贺说:“陛下得到了周鼎。”只有吾丘寿王说不是周鼎。汉武帝听说过,就召他来询问,并且说道:“现在朕得到周鼎,群臣都说是,但就你自己认为不是,这是为什么呢?说法有出处可以,没有出处马上处死你。”
吾丘寿王回答说:“臣怎敢没有出处胡乱讲说!臣听说周德开始于后稷时期,发展于公刘时期,强盛于太王时期,成就于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彰显于周公时期。周德行于上天,就像天降泉水,没有不到的地方。上天有所报应,周鼎这才出现,所以称为周鼎。现在汉朝从高祖时期继承周德,也同样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大同。到了陛下时期,恢弘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毕现。当年秦始皇亲自到彭城寻找周鼎却没有得到,这是因为天助有德者,然后宝鼎自然出现,这是上天来回应大汉的,应当叫做汉朝宝鼎,并不是周朝宝鼎。”
汉武帝说:“讲得好。”群臣全都山呼万岁。就在当天,汉武帝赏赐吾丘寿王黄金十斤。他后来因为犯法被诛杀。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1月5日(古历辛丑年十月初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