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识付费彻底死了?
大家好,我是惟乔,坚持日更1000天,分享商业认知。
前两天还说Sora爆火,未来颠覆很多行业、职业。
没想到颠覆来得如此之快,李一舟因为追热点卖课太高调,被全网口诛笔伐,账号也被封禁。
他还被网友戏称为国内AI教父,称国外的奥特曼形成鲜明对比。
据统计,李一舟仅一年时间靠卖AI课程,赚了5000万。
我认为,李一舟翻车,原因恐怕不止割韭菜那么简单,还有一层人性的原因——仇富。大众看不惯一个人不付出多少努力,就获得超额财富,凭什么他能轻轻松松赚几千万。这会击碎人的价值观。
贾玲的《热辣滚烫》上映后,也有不少人骂,抄袭,拍得烂,全靠营销炒作等等。毕竟她仅拍了两部剧,就达成了别人拍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票房纪录,这还怎么让人相信,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当破格获取被大众知道时,也就成了一种罪。
不过,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我想借着这个热点,分享对知识付费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知识付费到底为了什么而付费?
我们买实物产品、服务体验,都倾向于——买到即获得。
我得到产品,或者获得体验,只要还过得去,那就是值得的。
而知识付费买到,并不代表获得。
用户的期待,往往有两类,一类是能力或认知提升,另一类是获得某种结果。
没人会认为,获得一份虚拟资料就满意了。
先来看第一类。
能力和认知提升,都要学习知识,反复练习,这都是反人性的,非常枯燥无聊,让人痛苦的事情,不存在体验很好。
当用户没有获得提升时,那就没有获得,知识付费也变成了割韭菜。
能力和认知相比,必然是认知提升更容易,只想不做就能达成伪提升(为什么是“伪”呢?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来解释,回复【认知】即可查看)。这种知识的充盈感,就能让用户满足。
因此,你会发现,得到的课程,大多都是让你获得新知,而不是教你某种能力。
如果知识不够新,那就创造一些概念出来,新瓶装旧酒。
知识这种东西,看多了,也就那样。
第一次听得到课程,哇,好厉害,又学到很多新知识。
第1000次听得到课程,一般般,也就那样。
人都会为获得未知的信息而兴奋,当未知变成老生常谈,也就失去了那份新知的满足感。
而知识付费已经发展了七八年,七年之痒,早已平淡乏味。
单独想卖知识付费,已经很难做到16年时一条文案就能刷爆全网。
第二类获得结果,比第一类更苛刻。
比如网创项目教程,用户是为了能月入过万的结果而付费,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如果达不到,也是割韭菜,不会形成复购。
而达不到却是常态,一个项目有10%的人拿到结果,那就要烧高香。
所以网创副业培训圈内有一句话叫,成交即绝交。
做知识付费的难点就在于——很难让用户满意。
因为交付与用户期待是错配的。
拿学科教培来说,培训交付的是成绩,家长期待的也是成绩。
而知识付费呢,交付的内容,用户期待的是能力提升或者某种结果,中间相差着反人性的学习实践环节。
这注定知识付费的形式,只能是低客单价,通常200以内。
想要卖出更高的单价,教育培训才是知识付费的下一阶段。
培训交付的是服务,内容只是服务的一个环节,真正的核心还是服务。通过圈子构建、学员相互激励、老师刷新认知、辅助员督促等方式,让用户愿意主动学习实践,完成最终的能力提升、结果获取的交付。
一旦用户完成“改变自己”,那么就会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口碑好了,复购、转介绍也有了。
所以,所有的知识付费想要持续且做出高客单价,都需要向教育培训转型,真正让用户获得改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