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籍的半点感受
对于我来说,将文字制作成有声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趣而有益的做法是读已知名的作者的书。只是有一点得非常注意,那就是版权,如果只是自个私底下读读那倒无所谓,可要将自己的录音放到某些平台上,那么所读书籍的版权则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为了避免侵权,我选择读公版书。而古代人所写的书,尤其是那些未经当代人翻译注解的原汁原味文字,绝对在“公版”范畴。然而,我花钱搞到上万本的公版古书(电子版)里边,可读的文字占比不多,纵然要读,也要自己先做翻译,翻译成当今的白话文,然后读出来才有人听得懂。对我而言,这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过我享受这种过程。我自然了解:许多古籍,已有许多专业人士大量翻译成白话文了,但那与我无关,我也不会去读那些翻译后的文字,不是我清高,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力更生”来提升自己对古文字的掌控——古籍里边有大宝藏,非得自己去探索。
就我所掌握的现有情况,我发现:古书里边,与宗教相关的典籍存量非常庞大;其次,是地方志小册也多;还有各类大名鼎鼎的上古书籍的注解。至于小说,除了各朝代的演义之外、就剩下明清民国时期的志怪小说、世情小说等。然而好小说不多,多的是写法单调、剧情雷同小说。医药典籍、占卜看相的文字笔记也不少。最近我随意翻看了一本有关草药的记载,发现有一种常见的杂草竟然是治疗皮肤瘙痒的良药。我便煞有介事地告知身边的一位朋友。朋友半信半疑,但在我的怂恿之下, 他找来那杂草煮水洗澡,竟真的有效果,他常年的痼疾有所缓解了......言归正传,我找到的古书里边,还有许多正史和野史。相比较于正史,其实野史更好玩,先别管它真不真,反正是够野的,有些记载简直野得离谱,比如有不正经的野史说三国的孙尚香当初心心念嫁给刘备是因为听说刘备的二弟很厉害,但是等到嫁过去之后却发现,刘备所谓的二弟其实说的是关羽,此“二弟”非彼“二弟”,难怪孙和刘婚后生活并不和谐。
其实,越是远古的书,写得越是精炼少字。又其实许多那些所谓的书,也不过是寥寥几千字、小几万字的小范围传播的册子而已。文字虽少,读懂却不易。没有足够的古汉语功底,许多古文字是难啃的。我们现在所读的那些所谓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今人断句、标好符号的加工品。我个人感觉:除了古文的单字、单词涵义外,断句和典故的了解是比较难的。
但不管怎么说,古书是着实有趣,有待我继续发掘,它们可都是没被时间漏斗筛掉的宝贝啊。
文/若安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