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1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
朱莉·史密斯
92个笔记
导言
>> 当我们了解了大脑的工作机制,并且懂得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来处理情绪,我们就能构建强大的复原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能慢慢找到成长的感觉。
>> 正确的引导,再加上良好的自我觉察能力,痛苦也能淬炼出力量。
第一部分 就是开心不起来怎么办
>> 第一部分就是开心不起来怎么办
>> 第一章如何看待情绪低落
>>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日子。
每个人。
但情绪低落的频率与严重程度却因人而异。
>>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喜欢拿自己跟那些看上去一切都好的人做对比——那些人精力充沛,笑口常开。他们相信,有些人天生就是如此,幸福就是一种人格类型,你要么是这种类型,要么不是。
>> 我们对于自己情绪的影响能力远超过自己的预期。
>> 它们就是生活的技能。当我们产生大大小小的情绪波动时,就可以使用这些工具
>> •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 早上睡得正香时被刺耳的闹铃声吵醒,导致我体内应激激素水平飙升。我的心开始怦怦乱跳,隐约感觉到一种压力。
>> 原因找到了:睡眠不足和脱水造成生理不适,生理不适又引发了情绪的低落。
>> • 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
>> 脑海里出现的消极想法并不一定是情绪低落的始作俑者,所以,改变思维模式或许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 思维模式并不是全部。你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都会影响情绪。情绪低落时,你也许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平日里喜欢做的事你也提不起兴趣,索性就什么都不做了。但长时间这样下去,只会让你感觉更糟。
>> 你连续忙了几个星期,根本抽不出时间运动,你觉得很累,心情也很差,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运动。你越是不运动,就越是懈怠、没精神。越是懈怠、没精神,就越不想运动,心情就更差。也就是说,情绪低落会迫使你做一些让情绪更加低落的事。
>> 我们的体验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不会把想法、身体感觉、情绪和行为拆分开,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去体验。
>>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进行拆解时,我们就能意识到,是什么让我们停滞不前,什么对我们有所帮助。
>> 纠结于消极的想法很可能会让人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又会催生出更多消极的想法。这张图很好地说明了我们是如何陷入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 • 从哪里开始
>> 要花些时间去关注细节:产生这种感受时,我在想什么?我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在产生这种感受之前的几天或几个小时里,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它是一种情绪,还是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生理不适?
>> 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探索,把自己的体验记下来,从而慢慢建立自我觉察的意识,知道哪些会让情况变好,哪些会让情况更糟。
>> 工具箱:反思一下,是什么导致你情绪低落
>> 试试看:参照下面的提示完成下面的描述性资料,或者只是当作日记来记录也可以。
>> • 在你反思的那一刻之前发生了什么?
• 在你觉察到一种新的感受之前,发生了什么?
• 当时你有什么想法?
• 当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 当时你有哪些情绪?
• 是你身体的哪个部分感觉到的?
• 你注意到身体还有哪些感觉?
• 你出现了什么样的冲动?
• 你有没有将这些冲动付诸行动?
• 如果没有,那你是怎么做的?
• 你的行为是如何影响情绪的?
• 你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你的想法以及对当时情况的看法的?
>> 本章小结
• 情绪有起伏波动很正常,没有人能一直开心。但我们不能被情绪控制,而应该去做一些有帮助的事情。
• 情绪低落并不是大脑出了问题,更可能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拆解成体验的不同方面。
• 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是如何陷入情绪低落(甚至是抑郁)的恶性循环的。
• 我们的情绪是通过那些我们能影响的事情构建的。
• 情绪没有开关,我们也无法选择情绪,但我们可以利用可控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感受。
• 使用十字概念化这个工具(见第18页,图2)来培养觉察能力,注意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深陷其中。
>> 第二章当心情绪陷阱
>> • 快速缓解的问题
>> 试试看:根据下列提示问题来反思自己情绪低落时的应对策略。
• 情绪低落时,你会作何反应?
• 这些反应是否能快速缓解痛苦和不适?
• 从长远来看,它们会有什么影响?
• 它们消耗了你什么?(不是指金钱的消耗,而是指时间、精力、健康的消耗以及是否阻碍你进步。)
>> • 让你感觉更糟的思维模式
>> 读心式思维(Mind reading)
>> 当你情绪低落时,你更需要他人的肯定与安慰。如果没有得到额外的肯定与安慰,你就会自动假定别人对你有负面的看法。但这其实是思维偏差,对自己最苛刻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 过度概化(Overgeneralization)
>> 你会觉得没有什么事称心如意,而且一直如此。你恳求老天爷放过你,因为你认定他今天就是在和你作对。
>> 自我中心思维(Egocentric thinking)
>> 当我们生活不顺、状态不佳时,我们会缩小自己关注的范围,很难考虑别人的意见、观点与不同的价值观。
>> 情绪化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
>> 想法并不是事实,感受也不是事实。情绪只是信息,可当这些信息足够强劲、足够有力、足够明显时,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它们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
>> 选择性注意(The mental filter)
>> 人类的大脑有个特点:一旦你选择了相信什么,大脑就会扫描周围环境,寻找能够证明这个信念的线索。如果有什么信息与我们的信念相悖,那就对我们构成了心理上的威胁。
>> 必须和应该(Musts and shoulds)
>> 让我们陷入不快乐的恶性循环的过度期望:我必须做得更好,我应该那样去想。
>> 可以为了成功而奋斗,但同时也要接受失败。当我们给自己设定不切实际的期望时,我们就会被困住。这意味着,只要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 非此即彼思维(All-or-nothing thinking)
也叫非黑即白思维,它也是思维偏差的一种,如果听之任之,只会让情绪更糟
>> • 如何应对思维偏差
>> 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的每一个想法,其实是众多想法的一种呈现,你就能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其他的想法,这样你最初的想法对你的情绪状态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 • 如何开始
>> • 人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很难冷静地思考,所以最好等那一刻的情绪过去之后,再对思维偏差进行反思,这样更容易些。你可以先通过回顾建立感知,然后再慢慢培养实时感知的能力。
• 开始记日记,选择特定的时刻(积极的和消极的)去关注。把你当时的想法、你感知到的情绪和伴随而来的身体感觉区分开来。写下你的想法后,可以对照着思维偏差列表,看看当时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偏差。
• 如果你现在就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身体感觉和感受记录下来,那就赶快拿出纸笔,付诸行动吧。但在用文字记录时,要尽量让自己与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我有这样的想法……”或“我注意到有这些感受”,这样的文字能帮助你从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中抽离,只把它们看作瞬间的、强烈的体验,而不是绝对的事实。
• 如果你有特别信任的朋友,也可以把你容易产生的思维偏差讲给他们听,他们能帮助你及时发现你的思维偏差,并提醒你注意。但这对你们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高的要求,对方不仅要尊重你、包容你,还要支持你为了改变和成长所做出的选择。能做到与思维偏差对决并不容易,所以你需要仔细规划,确保你的方法有效。
• 要想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想法,正念练习会很有帮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想法上,每天都这样练习。这种正念练习能锻炼出一种能力,让你从自己的想法中后退一步,不带评判地去觉察它们。
>> 其实重点不是哪种正确,而是在你把某种想法当作事实接受之前,你要先停一下,认真思考其他观点。
>> 关键是你要让自己保持中立,培养接受未知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脑海里最先蹦出来的想法所影响,才能有意识地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 本章小结
• 思维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其负面影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
•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找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并坚定地相信它,尽管有很多其他证据表明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 无论情绪低落是由什么引起的,都会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威胁与消极因素上(Gilbert,1997)。
• 如果我们持续关注这些因素,并把它们当作事实,那么这种负面偏见就会作用到我们身上,加剧情绪低落。
• 对抗这种恶性循环的策略就是要弄明白,感受并不能作为证据,它不能证明你的想法就是事实。
• 另一个策略是保持好奇、探究的态度。
• 通过了解常见的思维偏差类型,和这些想法保持距离,注意它们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时刻记住它们只是偏见,不是事实。
>> 第三章怎么做才有用
>> • 保持一定的距离
>> 我们无法控制大脑里出现的想法,我们能控制的只是想法出现后,下一步怎么做。
>> 应对这些想法和它们对情绪的影响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和它们保持一定距离。这听起来有点困难。这些想法就在你的大脑里,怎么保持距离?但人类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与想法保持距离,而且是我们恰好需要的距离。这个工具叫“元认知”,就是对你的想法,你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
>> • 正念:自我探索的心灵“聚光灯”
>> 当我们努力不去想某些事情的时候,恰恰说明其实我们已经在想了。
>> 要求身处困境的人只能有积极的想法,这未免强人所难,而且给人增添了额外的心理负担。当他们发现自己做不到时,会愈发苛责自己,认为自己很失败。
>> • 如何停止思维反刍
>> 思维反刍(rumination)就像滚筒洗衣机,只不过来回翻滚的不是衣物,而是大脑里的想法,这个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甚至几天。
>> 当我们找不到出路时,最简单的重新定位的方法就是问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 我会起来冲个澡,听点让心情放松的音乐,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沉浸其中。
>> • 正念
正念是一种我们可以随时尝试培养的状态,它意味着关注当下,集中注意力,不带任何评判地去觉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觉。
>> • 感恩练习
>> 工具箱:让感恩成为习惯
• 记录三件让你心存感激的事:可以是生活中有意义的大事件,也可以是一天中的小确幸。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事情,而是锻炼自己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
• 花几分钟回顾一下这些事,让自己感受专注于感恩时的感觉和情绪。
• 每天一次就可以。感恩练习是一种生活实践,有助于锻炼“心智肌肉”,让你学会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方面,并让你体验到它的积极影响。
>> 本章小结
• 我们无法控制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控制注意力的聚焦点。
• 试图不去想某件事,只会让你想得更多。
• 允许所有想法的存在,但要确定哪些想法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这对我们的情感体验有很大的影响。
• 正念练习与感恩练习能够训练我们转移注意力的能力。
• 当我们专注于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我们前进的方向,以及我们想要如何感受,如何行动。
• 想法不是事实,想法只是大脑给出的意见,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 一个想法对我们能有多大影响,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它是事实。
• 要从想法中汲取力量,就需要后退一步,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元认知策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
>> 第四章如何把糟糕的一天变成美好的一天
>> 情绪低落时,你会觉得连做个简单选择都很困难,但心情好的时候,你可能瞬间就做出决定。
>> 应对情绪低落,我们必须专注于做出好的决定,而不是完美的决定。好的决定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引导你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
>> • 坚持不懈
>> 要先保持这些小习惯,坚持不懈,缓慢的改变才是可持续的改变。
>> • 情绪低落时,不要责怪自己
>> 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
>> • 你想要什么样的感受
>> 工具箱:要改变你的感受,你能做些什么
>> • 之前有这种感受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
• 想要有这样的感受,需要有什么样的想法,应该怎样自我对话呢?
• 之前有这种感受时,你有什么表现?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 想要有这样的感受,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
• 状态最好的时候,你大脑里有哪些想法?
• 状态最好的时候,你专注于什么?内心的声音是怎样的?
>> 试试看:(寻解治疗中的奇迹问句):想象一下,当你合上这本书时,奇迹发生了,一直困扰你的问题全都消失了。
• 表明问题已经解决的第一个迹象是什么?
• 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 你会对什么说“是”?
• 你会对什么说“不”?
• 你会把精神、注意力集中到哪里?
• 你会更多(更少)地去做什么?
• 你会以哪些不同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 你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构建你的生活?
• 你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与自己对话?
• 哪些事你可以大胆放手去做?
>> 本章小结
• 我们应该专注于做出好的决定,而不是完美的决定。以“足够好”为标准,会引导你做出真正的改变。完美主义会导致你瞻前顾后,难以做出选择,而要想改善情绪,你必须做出决定,采取行动。
• 改变可以从小事做起,要持之以恒。
• 别人情绪低落时,我们通常会表现得友好、体贴,因为我们知道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当我们努力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时,也应该练习自我关怀。
• 明白了这些,你就能以此为出发点,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并专注于脚下的路。
>> 第五章防御,让你不被打倒的力量
>> 基础防御措施没什么特别之处,不会给我们带来那种买了什么东西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感觉。但如果把我们的健康比作银行,那基础防御措施就是存在银行里的现金。当生活给你重创时,基础防御措施能让你不被打倒,即便倒下,它们也能帮助你站起来。
>> 我们都低估了防御的力量,以至于当我们有压力或感觉不太好的时候,首先就会放弃防御。
>> • 运动
>> 运动有强大的抗抑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间歇性的、较为轻微的情绪低落,还是对于重度抑郁症(Schuch等,2016)。
>> 运动不仅能让你情绪高涨,还能通过各种方式对你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要光听我说,现在就去寻找一种让你身心愉悦又对健康有益的运动,试试看感觉如何吧。
>> • 睡眠
>> • 剧烈运动尽量放在白天,晚上让自己放松下来。
• 睡前洗个热水澡,可以让身体达到最容易入眠的温度。
• 醒来后的30分钟内要尽可能多地享受自然光。昼夜节律可以调节我们的睡眠模式,而它又会受到光照的影响。室内光线有一定的作用,但室外的自然光是最好的,即便是在阴天。早上起床后最好先到户外待上10分钟。每天要尽可能地多出去走走。
• 傍晚时,把灯光调暗。说到电子屏幕,研究表明,影响更大的不是屏幕光线的颜色,而是其亮度。所以晚上应尽量把屏幕亮度调低,并尽早关闭屏幕。
• 重要的事在白天抓紧时间处理:做决定、订计划、完成待办清单上的任务。白天做的事情也会决定你是否能睡个好觉。白天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如果我们把问题搁置,拖延处理,那等到晚上睡觉时,这些问题就会突然出现在脑海中。所以,睡觉前不但要把桌子清理干净,也要清空你的大脑。
• 有些夜晚,你的头刚一碰到枕头,大脑的开关就好像被打开一样,你开始担心各种事情。我建议你把笔和纸放在床头,当脑海中突然出现第一件担心的事情时,你就把它写下来。只写几个字或要点。对其他担心的事也这样做。这就是你第二天要处理的事情的清单。你向自己保证,明天一定要抽出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你就可以暂时放下它们,心无旁鹜地入睡。
• 人是无法强迫自己睡觉的。睡眠不是一件你可以自主选择的事。当我们创造出一个让身心感到安全和放松的环境时,就能很快入睡。所以,不要总想着得赶紧睡着,而应该专注于放松、休息和平静。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大脑来完成吧。
• 避免在傍晚和晚上摄入咖啡因。以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的能量饮料通常含有高浓度的咖啡因,会影响睡眠,引发焦虑。
• 一般来说,睡觉前最好不要吃太多东西,尤其是含糖量高的“热量大餐”。任何会让你压力水平升高的食物都不利于入睡和保持深度睡眠。
>> • 营养
>> 总之,要解决情绪低落的问题,改善心理健康,首先要注意营养的摄入(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学习一些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 • 日常习惯
>> 可以说,完美的日常习惯并不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关键是要在可预测性与冒险性之间建立平衡:随时注意你的日常习惯是否偏离轨道,并及时调整,这就等于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 • 人与人的连接
>> 花些时间独处的确能给自己充电,重新注入能量,但也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思维反刍和自我厌恶的恶性循环,从而助长抑郁情绪,并使其持续下去。
>> 本章小结
• 守护心理健康的“守门员”为身心健康打下了基础。如果你每天都能照顾好它们,它们一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 如果你今天只想给自己安排一件事,那就去运动吧。选择你喜欢的运动,这样更容易坚持。
• 睡眠与心理健康是相互作用的。高质量的睡眠对心理健康有益,改变心理状态也会促进睡眠。
• 你给大脑充电的方式会影响你的感受。研究表明,传统的地中海饮食、日本饮食与挪威饮食对心理健康有益。
• 人与人的连接是强化复原力的有力工具。人际关系会改变你的身心状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