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写作,却一直在吃写作的红利
我不擅写作,也不爱写作,只是向往且羡慕会写作的人。有趣的是,尽管我没什么写作水平,但写作却屡屡成为我职业路上的敲门砖。
能写,但不出彩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小时候接触不到太多课外书,所以每每发了新课本,我第一时间翻开的就是语文书,总是在开学前就把其中的新课文全部读完,以此获得一些阅读上的小满足。
我平时也喜欢看些杂书,没有固定的类型,主打一个随心,有缘看到哪本且读来喜欢就看哪本。因为“略览一些书”,所以我对文字稍显敏感,文章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如果身边谁的文章写得好,我会专门找来欣赏,分析其文笔精妙之处。读到精彩处,还会感到精神振奋,欢欣赞叹。
不过,我自己的写作水平却很一般,虽说文笔比大多数同龄孩子强一些,但也谈不上“拔尖”、“惊艳”。
上大学时,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读的时候没有很用功,学业不精,毕业后勉强在一家培训学校当一名语文老师。当老师时,最头疼的就是教学生作文课,低年级还好,教高中就有点吃力了。好在高中的应试作文大体都有一定的写作模式,加上我善于钻研,在备课上多下些功夫,提前设计好课程内容,也能精雕细琢出一堂堂精彩的写作课来。只是我深知,我所能教的都是些写作的表面功夫,缺乏深度和高度。
当语文老师的阶段,因为教课,一直与文字、阅读打交道,尚不能说与写作有多大的关系,但总归是在这个大体系里面,一直被文字熏陶着。借工作的机会还能满足自己的阅读爱好,感觉很幸福。
“半吊子”选手,成了文字编辑
谈到写作真正成为我的敲门砖,还得从我的第二份工作说起。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以“义工”的身份做文字编辑。因为工作性质是义工,不赚钱,所以应聘时竞争不激烈,当时,面试官问我想做哪方面的工作,我仗着语文老师的工作经历和对文字的喜爱脱口而出:“我想与文字打交道!”又问我有发表过什么作品吗?我答:“初中、高中时在《××县报》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于是,我有机会被分配到文编组,做一本公益杂志的文字编辑。
老实讲,做了文字编辑后,我才真正知道自己的文字功底有多单薄。正常来说,一篇2500字的文章,当主编给出写作主题后,查阅资料加构思和拟稿3天就能完成,而我常常一星期都憋不出一篇初稿。有时,写一个开头就要花费我半天乃至一天的时间,琢磨一个合适的用词或一句衔接语、搞清楚几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就能让我卡住好几个小时!这样的写作状态太让我煎熬了,我的精神很受折磨,时常为此崩溃哭泣,向主编发出“我不适合做文编”的哀嚎。
尽管如此,我竟然在文编组一干就是4年半。我分析原因,我写的东西虽然不出彩,终归是比不会写的人强,加之组里缺人,我好歹是能对付用的一个“螺丝钉”。据说,在我进组之前,也有一个女生被安排到文编组,因写作能力不行没几天就被调到了其他组。这么说来,我能在组里被留下来,好像也不能说有多差,心里多少有点安慰。
我十分感恩文字编辑的这段工作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懂得了怎么严谨的遣词酌句,写出的东西也有了逻辑。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份工作给我积累了很多福报,让我日后受益无穷。
没有经验,却成了“写材料的”
我的第三份工作,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纯是因为“会写”获得的,而且有很大的“幸运”成分。
当时有一家国企招综合文员(劳务派遣形式),职位描述是:“负责编写公司年度工作总结、领导述职材料、编写公司经营报告、上级请示、对外函件等文字材料,公司会议班子会的会前准备、会议纪要及证照管理、工商年报等。”我看薪资待遇不错,工作内容也是我想尝试和挑战的,于是投递了简历。
很快,招聘的人给我打来电话。对话大致如下:
“你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但我有做过文字方面的工作。”
“你熟悉请示、函件、情况说明之类的公文形式吗?”
“不熟悉,不过我接触一下学习学习,写起来应该不难,我可以搞定。”
……
一番对话下来,我了解到对方是想找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而且大领导急于招人,在众多简历中只有我和另一个人符合条件,而另一个人他没录用,如果他不能按大领导意思快速招到合适的人,他难以交差,所以我一下子就成了他寄予厚望的“急救兵”。
那天电话结束后,他给我发了一份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让我修改。我第一次接触,并不了解这种报告应该怎么写,就只在字句、语序、语病上做了些调整,并加了相应批注。其实,对于这个“小考核”我是没什么信心的,毕竟大的行文逻辑我没做改动,改的都是皮毛的东西。
没成想,交上去后的第二天,我接到了复试的电话。听那个意思,他们是希望我复试通过就当天上岗。大概是太急用人了!
复试那天,领导们简单了解一下我的情况,然后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原来是公司即将召开经济分析运行大会,目前没有人写这个报告。招聘的人对我说:“刚才说你的试用期是3个月,也别3个月了,先给你7天时间,写完这个报告,写得可以你就留下,不行就——”
没等他说完,我就接上他的话:“不行我就走人!”
我们就这样痛快地达成一致了。
当天我就上岗开干,凭借着认真积极和努力,7天过后我顺利通过考核。
其实,像这种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都是基于事实去撰写,逻辑清晰,数据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达就可以了。在我看来,难的不是写,而是和各部门以及各相关责任人进行对接、了解事件情况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沟通、跟进、反复确认等比较磨叽人、考验人耐心和韧劲儿的环节。还有再后来的一些情况说明、请示、函件基本都是如此,把要说的事儿搞清楚、把要表达的逻辑捋顺,完全不需要文采的加持,正常表述出来就行。
考验文采和写作功力的是领导的述职报告和发言稿。好在这样的活儿不多,一年也就几次。每每有这样的工作,我都会提前跟领导碰写作思路,并做好录音。同样,写什么都离不开了解事实,就像写述职报告,不了解公司业绩、业务开展等内容,就没办法写工作总结,也没办法写后续的工作计划和展望。把事儿弄明白了,再加点写材料的套话,基本就成了。初稿有了,给领导过目,剩下就是一遍遍打磨雕琢了。
所以我总结,我就是一个把领导的思路变成文字落到纸面上的人,必须得先有稿让领导有得改,如果连初稿都没有,领导想改都无从下手。我是在这一点上胜过了大多数人,并非我文笔有多么好。
有一次,我加班给领导写述职报告,按照录音内容进行逻辑整合,然后再一点点充骨填肉,写着写着竟进入了“心流”状态,不知不觉已经快半夜12点了,写嗨了,担心明天精神不济才提醒自己该从单位离开回家睡觉了。第二天,我把写好的初稿拿给大领导看,得到了他的夸奖,我特别有成就感。要知道,能当上公司大领导的,基本上写材料都有两把刷子,人家不写除了是因为工作繁忙无瑕去写,另一个也是因为有下属给写材料才是大领导身份的标配。而且,我们公司的大领导还是那种全集团出了名的做事精益求精的人,所以那次写的材料能得到他的认可,我简直太开心了!我也能感觉到,他也因此对我刮目相看。
现在,我在这家国企已经干了一年零8个月了,成了公司公认的“写材料的”。后来,同事告诉我:“其实在你来之前,公司前后招过3个写材料的,最后就你留下了。”
实话说,我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文笔多好,多会写,也依然不爱写东西,甚至是抗拒,写东西太烧脑,可是没办法,有材料需要我写,我还得硬着头皮上,谁让我一直吃着写作的红利呢!
Ps.
1.与我不同,我先生是真正地会写东西,但他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我跟他说:“你不知道你因为写东西写来一个媳妇儿吗?你要是不会写,我哪能在简书上认识你,被你吸引?”看来,他才是一个吃写作红利的高手!
2.关于我被国企成功录用,其中的“幸运”成分不仅仅一点点,里面还有些故事,有机会我会单独写一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