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全才——苏轼》阅读感受四
苏轼因为他的才华被赏识被提拔,但他在政治这条路上,缺充满了坎坷,可以说是连遭打击,备受迫害,抱憾而终,为官之路浮浮沉沉,让人拍案而起。
苏轼的为官之路上与那么多的名人都有瓜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也无非就是保守派和革新派,他们之间的拉锯战让苏轼深受其害。龙吟在《万古风流苏东坡》里写道:苏东坡是王安石的对手,程朱理学的死敌,司马光的刺儿头。
《弟子规》中说道:“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苏轼刚刚走上仕途的那些日子,被生母去世这件事所影响,他回到家乡守孝27个月才重新辞别故土北上,后到达汴京。当时王安石变法改革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而苏轼乏于这样的争斗,到地方为官。他在地方为官的时候,做了很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督开盐河、治理蝗灾、赈济灾民……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
后来王安石变法受到阻碍,王安石辞去了官职,变法派被小人操纵。他们要把原来与他们相对立的那些人置于死地,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苏轼这个人不仅有才华,而且他不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为老百姓谋取福利。后来发生了乌台诗案,他们断章取义,将苏轼诗文污蔑为对朝廷的不满,苏轼被捕。王安石和当时的皇太后曹氏替苏轼求情,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不想将苏轼处死,苏轼被贬黄州。
宋神宗病逝后,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又得到了提拔。但由于他与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不合,又遭到保守派强烈的不满。后来苏轼又反反复复被连续贬谪。
高太后去世,宋哲宗又倾向于新党,所以苏轼又被一贬再贬。
宋徽宗继位之后,苏轼又得到北归的喜讯。在路途中,他已厌倦了这种两派之间的争斗,便打定主意,留居常州。长期被贬官、流放,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旅途的辛劳,苏轼再也无法无法支撑下去了。1101年,一代文豪苏轼病逝于常州。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历经艰难坎坷,备受政敌的折磨,但是他始终热爱人民,始终尽力为人民谋福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苏轼在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兢兢业业,为民谋福利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