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低成本高回报的实用读书法
周末闲暇时,我在阅读平台上偶然瞥见了一本书《30岁人生开挂7步法》,这是一个名为自青的韩国作者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读书和写作从底层的“矮矬穷”最终逆袭成为“高富帅”。
作者原本是一个外表丑陋,家境贫寒,整天打游戏,成绩差的男生,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在20岁那一年冬天,他从同事口中得知附近新开的一家图书馆,因为烦恼经常泡不到妞,于是他找到了一本关于对话方法的书,然后又看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发现里面都有同样的内容,就是要好好倾听别人的话,然后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不要着急提出建议等。他灵光一闪,尝试把书中的内容运用起来,后面他的人际关系大大改善,拥有越来越多愿意跟他倾诉跟他玩的朋友。这让他联想到游戏攻略集,这几本书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的攻略集。从此,他便开始了大量的主题阅读,从成功学,心理学到哲学等等,再结合阅读后的输出写作,他成功实现了财务自由。
既然这么一个”矮矬穷”都能通过主题阅读在韩国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作为普通打工人的我们能不能模仿其做法呢?在我看来,作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实用读书法,主题阅读地读书方法可以适用于每一个人。
莫提默.艾德勒在1940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就提及主题阅读这一概念。他认为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是把多本书进行阅读并分析讨论。此外,他把主题阅读分为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章节
2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 厘清问题
4 界定议题
5 分析讨论
而在朱晓华的《职场高效阅读:成为高手的实用阅读秘籍》中则认为主题阅读即选一个主题,然后选择该主题下的多本书并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读完并应用。在我看来艾德勒德的主题阅读更适合学术交流,而朱晓华的则更贴近日常生活应用。
那为什么主题阅读能助力一个人实现逆袭呢?首先,主题阅读是带有明显目的性。跟以往我们看书东看一本,西看一本相比,主题阅读往往是自己有需求而实行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从书中得到解决自己切身问题的启发和建议。
其次,我们可以对这个主题有更加多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比如,不同的作者都在讲阅读这个主题,有的观点的相互印证的,但是有的观点则是相反,还有的观点是拓展另一个作者的观点。主题阅读可以让我们比只看一本书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更加透彻立体地了解我们选择的主题。
同时,同一主题不同书籍里有不少相互印证的地方,而这些不断重复出现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而相互矛盾的观点,是锻炼我们思辨能力的好机会,我们可以思考哪个说法更有道理,更符合自己的经验和个人的应用。在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专属自己的新方法,也可以塑造和形成自己的新观点。
最后,做主题阅读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省时间。我们在1-2个月内阅读和学习同主题的不同书籍,不但有助我们提升专注力,快速地掌握主题内容,而且我们读到后面会越读越快,因为我们对一领域积累越多,对其内容地理解就越快速。在完成一个个主题阅读,自己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大,无形中不断增强我们的成长成就感。
我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试验了主题阅读,总结归纳了五个步骤:
1 选择主题
2 选书
3 阅读
4 读书笔记
5 应用
选择主题
“学以致用”来自李新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书,对于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阅读如果可以解决我们的日常问题,何乐而不为? 我们可以先评估一下当前什么对自己是最有用的,把我们当下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当成第一次主题阅读的动力。比如,假设你最近最烦恼的是自己的异性缘,不知道怎么认识异性和与异性交谈,那么你可以选择人际关系的主题。如果你最近要去面试,但是几轮下来发现自己的面试现场发挥不佳,那么你可以选择研读面试技巧这个主题。因为做一次主题阅读通常要花2-4周甚至更长时间的高强度研读同主题书籍,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尽快在阅读中产生收获感,当我们的问题通过阅读解决了,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就像韩国作者自青一样产生正向反馈,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让自己快速成长。
选书
今年的2月份,我开始了第一次主题阅读,我选的主题就是阅读。我当时在线上读书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并一口气选了20本相关的书籍。但是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书要么就时在“水”内容,要不就是与标题无关。比如藤原和博的《如何有效阅读》通篇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具体解决如何有效阅读的问题。又比如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超级快速阅读》跟他之前写的《快速阅读》内容基本无差。因此选书在主题阅读中其实很重要,因为一本质量不佳的书籍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产生不佳的阅读体验。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我总结了四个步骤在接下来的写作主题阅读中应用:
A1 参考:在2-3个阅读平台上搜索主题关键词,参考总体评分和推荐值
A2 预读:看书名,作者,前言,后记和细读目录,大概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A3 通读:看目录时看到自己兴趣的章节,可以跳到该章节快速地略读
A4 分类:确定自己要多少本书开启主题阅读,并按二八原则定位(比如20本书的主题阅读,4-5本为精读书,15-16本为泛读书)
阅读
在我们选择好书籍后,就可以开始阅读了。然而,这个时候有的人犯难了。印南敦史字《快速阅读》中总结了三类问题和其原因:
1 阅读速度慢:因为要记忆内容而选择逐字阅读
2 没有阅读时间:因为没有把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3 阅读后忘记:因为只输入不输出
针对这三个问题,印南敦史和其他阅读主题书籍作者各抒己见,但是其实他们的建议大同小异。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内容:
阅读速度慢
A1:用视读代替逐字阅读和声读
A2:可以用手指和卡片等工具提高视线移动的效率
A3:按意群和语义进行跳读,忽略无关的内容
A4:提高翻页的速度,像听音乐一样进行流水式阅读
A5:明确目的,用不同的速度去阅读
A6:通过限时阅读和阅读前放松提高专注力
没有阅读时间
A1: 固定时间和地点(比如我固定晚上8-10点在客厅进行阅读)
A2 先阅读可以速读的书籍(从休闲容易的书籍开始)
A3: 给自己定目标,用“正”字记录自己的进度(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完成20本书的阅读)
阅读后忘记
A1:边读边画,用3种颜色把重点,难点,疑点标记下来(或者是一般重点,重点重点和核心重点,可自行定义),为后续精读记忆和理解做准备
A2:刻意回想,读完一个章节后回想章节内容重点(个人认为这个办法会导致阅读时间变长,不易坚持阅读习惯)
A3:读书笔记
A4: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
在阅读涂梦珊的《如何练就阅读力》时,我把书中的三个阶段归纳为:输入,思考和输出。我们很多人读完就忘,很大原因在于没有输出这个动作,而这个动作也是大部分人忽略或者懒得去做的。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强调读书笔记时与书交流过的证据。的确,以前的我读过很多书,但是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而现在我的读书笔记已经积累到了77本书。从随便写两句话的读书笔记到现在有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格式,看着自己的读书笔记的积累和成长感觉到满满的成就感。
在综合主题阅读不同书籍的一些建议,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了优化:
1 按书名+作者+出版时间+章节+内容+感悟+行动的格式(参考刘主编《高效阅读: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力》的三栏笔记法模板)
2 内容一栏用星号标记摘抄的原文句子(参考印南敦史《快速阅读》的一行采集和一行精华)
3 感悟一栏除了自己的感悟还可以写自己的点评(我一般会五星为标准)
4 行动一栏可以写自己根据书中的启发和建议思考自己的应用行动
此外,思维导图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李小墨在《海绵阅读法》就非常推荐手绘思维导图,她在每一章都附有思维导图并且总结4个步骤:
1 准备白纸,书名在中间
2 按章节分支
3 提取关键词
4 上色
对于精读的书籍,我是推荐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还要再做一个思维导图加深记忆和理解。最后,对于主题阅读,还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写一篇总结文章。
应用
大家有没有听说拆书法和拆书帮?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宣传了这一读书方法,通过便签学习法和RIA现场学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中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就是有组织有拆书专家引导的读书方法。而标签法则是用3种颜色的便利贴并把其中关于自己的应用行动放在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的落实。
赵冰则以讲书作为应用,他认为讲书是让读书增值20倍的技能。讲书实质上就是阅读+演讲的结合,他的代表作《成为讲书人:阅读和表达的个人精进法》详细地讲述了有关讲书经验和技巧。关于讲书变现他总结了四个:
1 投稿,分享讲书稿至知识付费平台和新媒体平台
2 直播卖书,建立账号推荐书引导购买
3 化书为课,主题阅读某个领域然后整合梳理打造一门课程
4 做读书会,组织读书会卖门票和收活动费
同样类似的应用变现,李小墨在《海绵阅读法》中分享了一个读书变现金字塔:
1 写手级变现:写讲书稿,写阅读稿,写推广稿,写读书视频文案
2 自媒体级变现:广告投放,流量分成,平台补贴
3 知识付费产品经理级变现:写书,付费课程,付费社群,一对一咨询
4 平台级变现:建立平台,个人品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我认为可以解释为我们把书籍应用起来之后的经济价值。而对于普通的打工人,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应用书籍:
1 把自己在读书笔记中的受到的启发行动制作成便利贴,贴在显眼的地方去提醒自己落实
2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比,对于专业书做好标记反复精读并应用在工作中
3 建立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尝试通过输出内容来开启自己的副业
陆游在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主题阅读,需要亲身去实践,不断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善和调整。如果你对人生迷茫不知方向如何,试试主题阅读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