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中的禅修
最近在阅读《观呼吸》一书,受益匪浅。书里面说,禅修应该被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万事皆可成为修行。做事情刻意放慢动作,观察自己的动作和感受,就能起到一定的禅修的效果。回想自己这几个月来培养的穿衣、换衣的生活习惯,算是生活中的禅修。
问题
我原来在家放东西很随意,脱了衣服就随手放在床上、椅背上。也因为随便放,所以常常找不到要穿的衣服,继而就不断的拿洗净的衣服穿,最后导致衣柜外堆积的衣服越来越多。有时候老公也抱怨说,宝宝房里和他房间里都是我的衣服,搞得房间很乱。
几个月前,我在衣柜里找家居睡衣,发现衣柜里竟一件都没有。才发现客厅餐椅椅背上、宝宝房间衣架上、老公房间衣架上、椅子上,都是我的衣服,厚的、薄的总共有十几件。一下子我就受不了自己了。最后,我留了一套穿,所有的衣服都放洗衣机洗了。
改变
我下决心改变,就定下了家里穿衣、换衣的几个规矩:
- 一周一套外穿衣服(除了天气变化过大),一周一套家居服。
- 用存量解决问题,不用增量。
- 下班回家换家居服,一定有意识地及时把外面穿的衣服收纳好,绝对不随便放。
“用存量解决问题”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家里某天暖气不给力,有点冷,也不刻意拿更厚的家居服来穿,直接在家居服里穿秋衣秋裤来解决。及时收纳,不随便放,是在有意识地察觉自己放衣服的动作,符合禅修中对当下保持觉知的理念。
其实,只持续了一段时间,效果就非常好。家里衣服杂乱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以前也只有我一个人比较严重),家里空间感觉都大很多,居家心情舒畅。穿衣有了规则后,按照规则来办事,有成就感,心理上也感觉轻松很多。
这个习惯我现在也用在了放眼镜、找眼镜的难题上。我不喜欢戴眼镜,所以常常一有机会就会摘下来。但会没意识地随便放,想用时就找不到,周末在家里经常一天要找很多次眼镜。婆婆估计早就看不惯,提过一两次说我总在找眼镜,但碍于情面一直没大说我。最近我就刻意留意自己摘眼镜、放眼镜的行为,刻意放慢动作,留意眼镜的取下和放下,有明显地效果,很多时候不用找就知道眼镜放在了哪里。
感想
《观呼吸》这本书,刚开始看时感觉内容不如《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但看到后面,才发觉此书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它将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它倡导的禅修行为中,让人豁然开朗,不再觉得禅修非常遥远。
禅修,我认为就是几年前很火的“元认知”。这两本书,很大一部分都讲的是这个。形象一点说,就是像有第3个人在看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样去察觉自己的语言、思维和行动,这样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平复情绪、控制注意力。不仅是生活习惯,生活中一天24小时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是禅修的实验场,只要有意识去保持警醒与觉知,注意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这样不仅脾气会越来越好,时间利用率、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