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摄影笔记读书笔记3

透视:近大远小,画面由近及远,有画面深度(写作的近景远景)

长焦镜头拍摄画面无空间感,画面更扁平;广角镜头拍摄画面更有纵深感。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往往离得近,透视效果明显;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往往离得远,透视效果不明显。

用广角镜头拍人,焦距很重要,否则透视感太强烈,会有大鼻子的现象。

一般来说24mm或者35mm的焦距更加适合拍摄人物全身照。半身和特写拍摄这种常用的人像拍摄方式,更应该用50mm或者85mm这样的焦距拍摄。

决定拍摄什么,往往是决定取景范围的第一步。说起来简单,却要一直实践(并不是什么都要写,日记如果只是流水账,不如不写)

取景角度:从什么角度拍摄,决定画面有哪些元素。

好的取景时机是等出来的,摄影需要有耐心。

连拍:帮助抓取精彩瞬间。

问题关键:不管如何控制取景范围,如何找取景角度,如何抓取景时机,都要紧紧围绕的都是拍摄的照片的“中心思想”——主题。

如果景本身不好看,可以看画面其他元素的构成;主体状态不佳,需要引导,需要“触动人心”;拍摄角度:稍稍俯拍,脸型更好看,去主动发现更多角度;画面不要缺主体,要找到落脚点,思考主题和主体的关系;取景范围也需要思考,不能太大看不到重点,也不能太小看不到整体;前景和背景减少画蛇添足的部分;

画面中的元素反差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就取景来说,可以拍摄到两个有反差的元素,画面中反差对比,自然可以引发思考;从内容上来说,取景内容可以选取有反差的两个元素。比如老人与小孩,情侣与单身的人,繁华的都市与破败的棚户区…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在取景上利用反差,可以取得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大场景、小人物;思考好作品中的反差和模仿很重要。

风光照片的拍摄,尤其是城市风光照片的拍摄,从高处俯拍是非常常见的。

从取景的角度来说,获得代入感,较简单的就是视角一致,或者离得近。有了代入感的照片,画面很像第一人称视角。没有代入感的照片,画面很像第三人称视角。

恰当的前景可以引导我们的视线。有纵深感的前景可以将我们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主体,突出主体。

在拍摄风景照的时候,经常会在画面中加入近景。这样一来画面就有了层次——近景、中景、远景。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38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