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第二篇:我的住地;我的生活探索

《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智慧的书。

二,我的住地;我的生活探索

标题可见,本篇是记录作者首次入住小木屋后的感受和探索。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无意写一首闷闷不乐的颂歌,可我要像破晓晨鸡在栖木上引吭啼唱,只要能唤醒我的左邻右舍就好。”这句是本书宗旨,意思是作者无意表达什么闷闷不乐的哀叹,他要写出能为他人带来召唤的文字。梭罗《瓦尔登湖》的首次问世,这句话被印在卷首扉页。

梭罗在7月4日住进木屋,这天恰巧是美国独立日,而美国的独立战争恰巧是在他的家乡康科德打响,不知这是否是作者的特意安排。但知当时入住时,房子还没有竣工,他在文中写道,“当时我的房子还没有完全竣工,自然抵御不了严冬,只好凑合着遮挡一下风雨,既没有抹泥灰,也没有砌烟囱,墙壁采用的是饱经风雨侵蚀过的粗木板,缝隙很大,入夜以后就让人感到冷丝丝的。”既然没有完全盖好,就匆匆入住,又巧逢独立日,我想这即便不是他的特意安排,也是命运中有寓意的定数吧。遥想当年在这里打响的独立战争,人们对于未来的形势也并不明朗,但也是勇敢的直面而上。

“经过劈削后的笔直的白色立柱,以及刚刚刨过的门窗的框架,使小屋子显得清净而又有一点透风,特别是大清早,木头都吸足了雾水,我老爱浮想联翩,莫非到了正午十分,一些鲜美的树胶会从木头里渗出来。” 梭罗的文字都是每天的日记,如同我们现在朋友圈所晒了日常琐事,他将日记串联起来,整理成书,因此读者读起来会觉得相当真实。我读到这里,不仅随他一起浮想联翩。这些都是质朴的文字,在平描直铺的叙述中,作者生活的场景扑面而来,让读者与他一同置身于那个森林湖畔中的木屋~闻着木屋木材中新鲜的味道,看窗外的晨曦沐浴在林间。“我不必到门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因为屋子里的空气丝毫不失新鲜。”梭罗说道。置身在这里,屋内屋外都一样,阴天雨天也一样,在这里,人与自然合一。梭罗在文中引用《哈利梵萨》中的句子说,“居无鸟,犹如食无味。”梭罗说,他就生活在鸟儿之间,“这可不是捉来一只鸟儿,把它幽禁起来,而是让我自己关在屋子里与鸟儿作伴。”

梭罗住的小湖边,离康科德村不远,地势却要高些。向南再走两英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康科德战场,康科德在美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它隶属的马萨诸塞州,是英国人最早殖民的地方。这里也是五月花号的清教徒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地方。18世纪末期,它的州府波士顿的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这里是美国人“自由的摇篮”,也是梭罗的家乡。

梭罗居住在小湖边,就像隐居在世外桃源。但他并不是为躲避现实生活才来到这里,他说,“我到林子去,是因为我希望自己有目的地生活。”他说,“我也不希望自己与世无争,除非万般无奈,我想深入地生活,汲取生活中的全部精髓,要坚强的生活。”因此他独自来到林中的生活,是他的一种生活体验。他认为人们不应该饮食无度,忽略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他要尝试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就像斯巴达人一样,把生活的条件降到最低限度,这是他的一种超验主义实验,他说,“如果它被证明是毫无价值的,那么就要搞清楚整个毫无价值的真相,随后昭告世人;或者说是崇高的,那就以亲身经历去了解它。”他说,“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得如此匆忙,如此浪费生命呢?”他来到瓦尔登湖畔,就像来到一个遁世的地方。他说“这里属于万古常新,没有玷污过的宇宙的一部分。”他常常望着星空,望着流动的小溪中无数的鹅卵石,他感觉他所处的地方,如同星座一样,与天上的星座遥相呼应。它“远离我早已抛在后面的浊世尘俗,有如一缕微光闪烁不定……我住的地方就是宇宙万物的中心。”这就是心灵的净化,一种精神上至高的体验。

梭罗每天都起得很早,他“在湖中洗澡;它如同洗涤灵魂一样。”他说,“一个人如果不相信每一天都有一个地方他还没有滥用过的,更早更神圣的黎明时刻,那他对生命早已绝望,还在寻摸一条沉沦黑暗的道路。”他说,“凡是令人难忘的事情都在黎明时刻的氛围里发生。”他引用《吠陀经》里的话说:“万知醒于晨”。他说“诗歌与艺术,以及最优美,最难以忘怀的人类行为,都来自这样一个时刻。”

八月里的瓦尔登湖,和风细雨停歇时,空气和湖水平静极了,画眉在四下啼唱,隔岸也隐约可闻。湖水湖光闪闪,倒影绰绰。小山举目可见,犹如画卷,与更远的山脉与蓝天相连,真是下界天国。上天的伟大在此显现,在此为本真的劳作,思考,写作,让人懂得什么才是崇高,什么才是高贵。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也从容地度过一天,……让我们黎明即起,用或不用早餐,都心平气和,泰然自若;让人来人往,让钟声响起…,莫让神经松弛的借助黎明的活力,朝另一个方向起航,就像尤利西斯一样,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尤利西斯: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人物,为抵御海上女妖美妙的歌声诱惑,让人把自己绑在桅杆上,以避免上当受骗。梭罗在此告诫人们要像尤利西斯一样,不为七情六欲所动)梭罗说,他来到这里,是不希望自己忙于可有可无的事情,他要用自己的头脑,挖掘思想的金矿。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39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