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黛玉vs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读懂已不再少年!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不可逾越的、百科全书式的巅峰之作。
民国四大才女张爱玲的许多文学创作,灵感都来自于《红楼梦》。
她曾经说过:“此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鲫鱼有刺,三恨红楼未完。”
01
读《红楼梦》,一定绕不开黛玉VS宝钗
《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被多次拍成电影、电视、戏剧,妇孺皆知。
无论看没看过原著,大家对贾母、王熙凤、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形象,都很熟悉。
黛玉、宝钗两个人物形象是经典中的经典,读《红楼梦》,一定绕不开她们。
那么,您喜欢黛玉,还是宝钗呢?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自从有了《红楼梦》,就有了黛玉、宝钗之争。有人扬黛抑钗,有人扬钗抑黛。
不喜欢宝钗的人,认为她城府极深、阴险狡诈,为人世故圆滑。甚至,有人说她是“女曹操”。
不喜欢黛玉的人,认为她敏感多疑、喜欢使小性儿,整天就知道哭哭啼啼。
其实,我们在读任何一本书、看任何一个人的时候,都要回归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这样,才能全面地、客观地去理解。
先看黛玉,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行动如弱柳扶风”。这副模样尽显其外秀慧中,让人心生爱怜。
宝玉眼里的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和黛玉一见如故,感觉好眼熟,应该是在哪里见过。贾母笑他胡说,众姐妹也不以为然。
凤姐嘴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凤姐夸黛玉,虽然明显有阿谀奉承贾母的嫌疑。但是,黛玉的外表确实是美胜西施。
黛玉不只是绝世无双的美女,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才识过人的绝代才女,一首首诗作文采斐然、超凡脱俗。
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一唱三叹、歌咏明志,追溯着生命的本源,彰显了她卓尔不群的才情!
02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黛玉
许多人不明白的是:黛玉常常正笑靥如花,为什么转头便梨花带雨?
其实,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眼泪只为宝玉而流。甚至为他而生病,卧床不起。
同样,黛玉的千古绝唱《葬花词》,只有宝玉闻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会黯然神伤、悲声恸哭。
滚滚红尘中,有多少匆匆过客?只有懂得的灵魂,才能成为彼此的终点。
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到深处是无声,情到深处是无言,二人是深深地懂得!
有人说黛玉刻薄小气、不懂世故,那可能是忘了黛玉刚进贾府时的一番模样。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如今,亲眼看到了贾府确实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黛玉当时只有六七岁,但毕竟出身钟鼎世家,是诗书翰墨之族的千金小姐。
在父亲林如海和母亲贾敏的言传身教下,出言有尺、做事有寸,显示了她的高情商。
我们看到:黛玉“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小小年纪,面对一大帮从未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上至贾母、下至兄弟姐妹的问候,对答如流、言行妥帖。
黛玉拜见大舅舅贾赦时,舅舅身上不好,没有见她。面对传话的人,黛玉“忙站起来”,因为她代表了贾赦。
大舅母邢夫人留黛玉晚饭,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辞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黛玉的这番话,虽然是推辞,却说得不卑不亢、句句在理。邢夫人不但没有责怪,而且还安排车把她送过去。
晚饭时,凤姐拉黛玉坐左手第一个位置,这是除贾母正位之外最尊贵的上座。黛玉知道自己是晚辈,所以不敢坐。
难道黛玉是不通世故吗?不,她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03
稳重大方、善解人意的宝钗
黛玉初进贾府,就表现出了通晓人情世故、冰雪聪明的一面!
正所谓:小事见人心,细节见人品。黛玉的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她最真实的模样。
在众多灵秀的红楼女子中,黛玉和宝钗与众不同的是,二人的判词是同一首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见,曹公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不过是读者自己的好恶罢了。
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是“珍珠如土金如铁”“丰年好大雪”的豪门,家里有百万巨资。
世事叵测,宝钗自幼失去了父亲。
薛姨妈对哥哥薛蟠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渐渐长大的薛蟠只知道斗鸡走狗、眠花宿柳,成了远近闻名的“呆霸王”。
薛蟠的出场,就是看到香菱模样俊俏、长得不俗,为了抢着买香菱为妾。命手下打死冯渊,惹上了人命官司。
哥哥一幅不成器的模样,宝钗这个柔弱女孩,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然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
在封建社会,宝钗是封建大家长心中典型的淑女。她深信: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识,唯有读书上进,才能光宗耀祖。
于是,宝钗总是劝宝玉好好读书,通过科举考取功名。
宝钗稳重大方、善解人意,在众姐妹中,人缘最好。
就连被姚燮评价为“天下最呆、最恶、最无能、最不懂者无过赵氏”的赵姨娘,也夸她“展洋大方”。
宝钗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观园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宝钗常常被人们诟病:“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试想:宝钗作为亲戚,又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一家三口寄居在姨妈家,怎么能对别人家的事情指手画脚呢?
像宝钗这样的人,看起来脾气很好。遇事特别能忍耐,但并不代表没脑子。
适当装傻,方显顶级智慧。真正大智慧的人,总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宝钗不仅“会做人”,还聪明通透。
巨著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展现了宝钗卓越的管理能力。
王熙凤病重,王夫人让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暂时管理大观园。探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大观园内实行“承包制”。
宝钗说: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
她提出:将大观园的收益分发给婆子们,并每年拿出若干钱,分给园中其他的婆子。
这样以来,园中每个婆子都有收益。宝钗的提议,使众婆子皆大欢喜,体现了她的管理能力。
宝钗如余光中所说:“完美的人生应该兼有猛虎和蔷薇两种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曲也能伸。”
04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与千姿百态的生命状态
《红楼梦》不仅有极高的文学地位,而且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千姿百态。巨著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几百个,曹公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黛玉、宝钗二人。
这部著作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年少时,读到每个人物,用自己扁平的三观喜欢或者厌恶着他们。
时光渐去渐远,岁月周而复始。渐渐发现刘姥姥不只是“打秋风”、王熙凤不只是“机关算尽”、贾政不只是“迂腐”、贾琏不只是“好色”……
以前,喜欢黛玉,讨厌宝钗;后来,每次重读,都会有新发现。
如今才懂得:黛玉和宝钗都是美丽聪慧、才华横溢的奇女子,惊艳了大观园。
因此,《红楼梦》是足够我们读一辈子的书!
品读《红楼梦》,让我们懂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立体的,黛玉和宝钗也不例外,她们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黛玉vs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读懂已不再少年......
这,应该是作者警醒世人之处吧!
作者:彩霞满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