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醉酒那点事(56):从与山涛的比较中,看张华的思想与品格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以及与张华的比较。
当然,关于他们之间的交往,历史上还有明确的记载,如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西晋名士,曾任尚书令)问王衍(西晋重臣,王戎之弟):“今天玩得高兴吗?”王衍说:“裴仆射(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
从这段记述看,张华与王戎之间,不但是同殿称臣的关系,彼此间更有着实质性的密切接触。
那么,在竹林七贤中,张华能够经常接触到的,还有谁呢?
答案自然就是山涛了。他也是与张华同殿称臣的重臣之一。
关于王戎,在上期,我们已经做过一个简单介绍,并与张华做过一个比较。那么,山涛的情况又如何呢?
都知道,山涛四十岁上才出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被举荐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后迁大将军从事中郎。景元五年(264年),以本职行军司马,镇守邺城,监视曹魏宗室。同年受封新沓子,转相国左长史。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
而总结山涛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谨慎”二字。这个“谨慎”又表现在山涛的方方面面。
比如,鬲县县令贿赂朝廷官员,山涛不敢收受,但又不想显得与他人不同,于是收下后封藏不动,后来在被人检举揭发时因此躲过一劫。晋代魏之后,重臣元老如贾充、荀勖这样老谋深算的,费尽心机争权夺利,终究也有过失意的时候,而山涛则保持四平八稳的态势,实在是个老成持重的政坛不倒翁。
还比如,山涛当时是尚书左仆射,有资格也有责任参与决策国事。发动平吴战争关系国运,绝非等闲小事,如果真的认为不可行,明确表示反对才是负责任的态度。然而山涛在公开议论时不出声,却在私下发表意见,这事做得很有点滑头。很显然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总要引起一方的不满。惹怒皇帝的下场不用多说,站在占绝大多数的一班元老重臣的对立面,后果却也不大妙。山涛在皇帝已经发怒的情况下,不敢触碰逆鳞,事后在非正式场合再附和反对意见,目的自然是向贾充等人讨好。至于这一意见是不是正确,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已经无关紧要了。
这也正是山涛所谓谨慎所在。
而张华的表现,前面已经提到,却是与山涛完全相反。
比如,在发动平吴战争前,因为张华看到了有利战机,便坚决主张出战,为此,还曾遭到贾充等人便借机奏请武帝要腰斩他,张华毫不在意。最终,魏国一举灭掉了吴国,也从此把反对派——贾充一伙人给彻底得罪了。张华仍是毫不畏惧。
所以,将二人相比,山涛最突出的是处处小心谨慎,张华却处处表现出侠义之气,凛然之气。
这也是刘伶最为看重的,尽管张华是一位夺了曹魏天下的侍晋之臣。
或者说,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自是也早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当时,早已不把这些权贵放在眼里的刘伶,唯独让他关注到的就是这位张华。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56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