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输入与输出

      今天聆听了陈喜玲老师的《所见即所得,我手写我心小——学习作素养养成》,苏书明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两个讲座。整理如下

    一、读书是写作的基础

    陈老师虽然讲的是写作,但她一开始就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她说:“输入不够是无法输出的。写出《家》《春》《秋》的作者巴金学生说:“我把《古文观止》背会,就写出来了。我们都知道习作要想写好有两大要素,第一是习作方法,第二是生活经验。这两大要素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大量的阅读是为了训练语感,而语感往往大于语法。“优质的语感一旦形成,无论说什么话根本不用考虑语法、逻辑、修辞,却完全可以符合规定。”

      二、学生为什么学习复述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老课标的一致要求。2019年拿到新教材后,我们发现统编教材比以往任何一套教材都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说话水平,老师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创造情境让学生说话。“复述”这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复述的过程就是记忆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对内来说,复述是一种积累,要把外部语言先实际积累再沉淀为内部语言;对外来说,复述又是一种运用,要把课文的语言转化,加工,外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各学段老师一定要注意本学段复述的要求,力求将学生复述的能力训练落实到位。

      三、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从来学问欺浮华,好文出自孤灯下”,人都是有惰性的,守不住内心的那份信仰,就坚持不下去。“写作是为生命存档的过程”,我是实实在在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的。写作激发我们阅读的力量,维持我们讲故事的力量,提高我们对话和讨论的力量。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敢于说、会说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本领。

      陈老师强调:教师个性化写作可以从教学手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阅读随笔等方面着手。

      四、一些金句

      1.我们要关注习作单元的教材编排体例,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弱化内容,强调方法,围绕“习作教学”这条主线开展教学。

      2.跨学科学习,要保持语文学科的主体地位。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是由语言运用隐含和带动的。

      3.大单元、项目化等教学形式最该做的是中学老师,最积极的是小学老师。可是小学生低年级的孩子们连字都不会写,话都不会说,让他们合作什么?怎么合作?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专家的讲座,审慎思考,酌情运用。至于那些新的课型,中高年级一册书中选一个到两个单元,试着做一做。

    4.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师生共同确定阅读书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

      5.命题主旨:让刷题和死记硬背考不及格。无目的不命题,无思维不入题,无情境不成题。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588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