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与《姑孰风》
自从加入作协,我的案头就多了一叠厚厚的杂志《姑孰风》。从来没有像这样喜欢过一本期刊,因为这种刊物上现在每期都有自己的散文。因为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所以对她格外钟爱。这本小册子曾经是本县作家腾飞的摇篮,很多人从这里开始,一直写,一直投稿,直至写入市作协,省作协,甚至是国家作协,成为大作家。
记得第一次见面,陶主席就送我一套书,都是本地作家的散文、诗歌和小说文集。我一一品读,仔细琢磨,不觉心生向往。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时间久了,我了解到他们有自己的内部刊物《姑孰风》。我向老师们打听如何投稿,将自己拙劣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向编辑的邮箱投稿。
陶主席看了我的文章,除了给我提了一些建议,还挑了一篇《更迭》,说这篇不错,并帮我做了修改,于是有了我的第一篇文字《老屋》在刊物发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我摩挲着这本杂志,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推出文学新军,打造姑孰作家”是他们的办刊宗旨。看到这行小字,我感到十分温暖。因为这种鼓励,让我对写散文情有独钟。后来只要有灵感我就开始写,投稿。每次都会受到鼓励,感到鼓舞。我在这本刊物上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作品:《烟雨皖南》、《烟雨荷塘》、《羊糕里的年味》哦、《求医琐记》……生活不再空虚,因为写作,我的精神有了家园。寂寞有了一处可以安放的桃花源。
在这里,我看到许多优秀的作家的作品,我像牛进了菜园一样,疯狂地吸收营养。迫不及待地渴望与她一期一会。就像婴儿拿到一个万花筒,看不尽,玩不够。闲暇时品读他们的作品,就像一个孩子在品尝一颗一颗色泽鲜艳又味道各异的糖果。看看这篇很唯美,看看那篇又很大气。也猜测着别人读了我的散文,会作何感想。
虽然我现在还是个无名之辈,也没有什么写作才华,但这本小小的刊物承载了我的爱好,在这片文学的芳草地上,我也谋得方寸空间,她容纳了我的小小的悲欢,看见我的一点点哀愁。因为这小小的容身之所,让我爱上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自己也可以从这里出发,扬帆远航。像鹰一样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像鲜花一样,让生命怒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