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内部的派别(中)
其次蜀汉。
三国之中,定都成都的刘备蜀汉集团,实力最为弱小,派别却是最为繁杂。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1、元老派。最早追随刘备起兵的关羽、张飞、赵云等,简称“元老派”,这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小派别,徐州派,即刘备早期在徐州的“金主”糜竺、糜芳兄弟等。
2、荆州派。自刘备寄居荆州始,至赤壁之战后,其所网罗的荆州本土人才,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庞统、马谡、马良等都是其中代表,还有他们背后的荆州地方豪门望族,以及大战之后,夺取四郡的过程中,得到的黄忠、魏延等人。
3、东州派。这一称呼,是指称早期追随刘焉、刘璋父子入川的士人团体。名称源于益州的地理位置:因为益州位于东汉的西南部,而东汉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益州的东方,这部分人,主要来自于关中三辅地区,因此,被称为“东州人”。
在刘焉、刘璋统治时期,作为随从,这部分人迁入四川,落地生根,成为了当地社会的一部分,因之他们并非益州土著,所以,为了压制益州本土派,谋取利益,便坚定的团结在刘璋父子周围;而空降的刘璋父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但面对更大势力的入侵,这部分人因为利弊选择,往往会动摇,以谋取更大利益。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他们或者主动投靠,或者以各种方式,暗助刘备,比如张松、法正、李严等。
4、益州本土派,以黄权、谯周等为代表,因他们出身于益州,家族势力、财物田亩均在本地,所以说,他们代表着益州本土利益。
于益州派而言,元老派、荆州派以及东州派,均可称为外来派。因此,在瓜分势力范围,分配胜利果实时,后三派之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压制益州本土派这一点,他们的思想基本统一;而益州本土派也由于在刘备攻取益州时,站队不够及时,所以虽有最后时刻,鼓动刘璋献出成都的功劳,但还是不被刘备信任,故而长期被三派压制。直至诸葛丞相五丈原去世,降将姜维执掌军权后,益州本土派的政治地位开始上升。
而东州派与益州本土派,虽同为刘璋统治益州的臣属,但二者的矛盾和斗争,却并非刘备入川后,才出现的,早在刘璋父子时期,便已存在,而且相当激烈。
这些势力间的彼此争斗,错综复杂,以至于刘备建立的蜀汉,从未真正拧成一股绳,共抗外敌。
比如关羽攻打襄樊的行动,从广义上说,此次行动,有扩大刘备蜀汉势力的目的,但由深层次看,则更像是以元老派自居的关云长,对于荆州派、东州派在集团中,势力上升的警惕和不满。比如他对于马超投降,受到重用后,欲入蜀与之比试,再比如,对于黄忠与自己同排五虎上将的不满,又是下战书,又是大言“岂可与老卒为伍?!”
至于关羽行动的失败,主要原因当然应归于陆逊的白衣渡江,可蜀汉内部的矛盾,却是压死他的最后两根稻草——先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反水,不战而降,献出江陵,将关羽陷于绝地;接着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拒绝增援,致使其被东吴擒杀。
论起糜芳,虽也属元老派,但严格来讲,他应属于元老派中的“徐州派”,是依靠着“裙带关系”,才博得高位,以“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特点的关羽,肯定是看不起这种货色,而且表现明显,作为被鄙视者的糜芳,岂会与之同心同德。
至于刘备养子刘封,本姓寇,家族是荆州本地名门望族;而挑唆刘封见死不救的孟达,属于东州派干将,这也间接证明了关羽与荆州派、东州派存在着一定隔阂。
而在关羽被杀,荆州诸地皆失后,刚登上帝位的刘备欲讨伐东吴,通常说法是,刘皇叔兄弟感情深厚,毫无疑问,桃园结义之情,生死之战的情分,肯定不低,可对于一个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被曹操称之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人,真的会感情用事,一意孤行吗?!
所以说促使刘玄德出兵的,有“情”的缘故,但绝不止一个“情”字。设想一下,家族、田产、财富均在荆州,被刘备带入益州的荆州派,能否坦然接受亲人流离,故园丢失,田赋皆丧的后果?!一群人化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岂能甘心?!因此,他们理所当然的,会积极鼓动刘备,打回荆州去。而且这还是蜀汉集团内的最大且最有权势的一个派别,荆州派。
而利益不在荆州的元老派、东州派与益州本土派,也当然的表示出了反对。前者以赵云为代表,后者则有秦宓。
可为了安定荆州派的人心,刘玄德不得不,也不能不出兵。
直至最后,在白帝城,刘备托孤之时,元老派已基本瓦解,为了解决尚在政治舞台上的“荆州派”与“东州派”二者矛盾,便制定了以诸葛亮主管内政,坐镇成都;李严主管军事,坐镇永安的政活安排。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两人一正一副,一文一武,互相制约,掌握蜀汉军政大权,暂时平衡了双方的矛盾。
可这不过是平衡两派矛盾的权宜之计罢了。
由刘备临时建立的脆弱平衡,很快被诸葛亮打破。因讨伐南蛮孟获,“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诸葛亮,掌握了一定的军权,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的大旗下,诸葛亮采取一系列措施,彻底统一了军政大权:一方面,进驻汉中,顺势将魏延的直属军队,收入麾下;另一方面,将“东州派”的头号人物,李严从永安调往了江州,负责北伐军的后勤供应。历史证明,大军远征,与斩将刈旗相比,后勤供应属于出力不少,功劳不多,且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
只是东州派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灭顶之灾很快到来。
首先,挑唆不救关羽的蜀汉叛将,原东州派骨干孟达向诸葛亮表达了归蜀之意。让人奇怪的是,如此绝密之事,却被轻易泄露,致使孟达大事未成,就被司马懿所杀。
随后,李严也以运转军粮不利、贻误军机之罪,被贬为了庶人。
从此,蜀汉政大权归于诸葛亮一人之手,“东州派”彻底没落,而“荆州派”则成为了蜀汉内部的主导势力。
可蜀汉政坛之上,笑到了最后的,还是若看家狗般,默默守护自己那点利益的益州本土派。因为他们的本来就是——低调俱乐部的忠实成员,无条件投降的坚定吹鼓手。
刘璋也罢,刘禅也好,最终都选择了不战而降,拱手让出成都,而这皆为益州派的功绩。
因为不管是蜀汉,还是曹魏,归根结底都是外来户,只要能够保证益州土著的利益,姓刘的做皇帝,姓曹的做皇帝,并无多大差别。因此,当刘备亦或是邓艾兵临城下,只要条件合适,益州派们便自觉担当了无条件投降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面对刘备大军,谯周劝刘璋,曰:“某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况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先生来。’此乃预言,不可逆天道。”
面对邓艾大军,出面的还是谯周。其劝刘禅曰:“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