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如何开始自媒体
发现不少金融小伙伴开始了自媒体。
我做自媒体三个月了,之前也在公司从事写公众号、直播路演等内容生产工作。再早的时候2017年注册了公众号,写了一年有的没的。
目前坐拥全网XXXX粉丝,感觉远远看到了一点点自媒体的大门。关于自媒体的ABC和我的一些个人体会,分享一二,请各位大佬不要见笑。
第一,和大家所说的一样,自媒体的红利期过去了。这意味着自媒体不再能较容易地上手作为谋生的手段。
比如在小红书,刚开始接广告的报价单位是“百元”,这足足让我吃了一惊。
没错,在你煞费苦心为广告商制作精致的照片和斟酌精巧的文字,得到的报酬只是百元级。
而许多半年到一年之内的新手往往甚至都还接不到百元广告。
在百家号、今日头条上发文,会根据阅读情况产生收益。
我同步了两个月内容,目前的收益都是个位数。这实在与打工薪酬差距巨大。
而金融领域广告投放对粉丝通常有过万的门槛要求。
粉丝的增长速度,大概率并不支持新手在头半年到一年内达到这个水平。
AI的入局,流量投放的明牌让这一行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资本的游戏。
所谓的个人IP往往也是商业运作的结果。
普通人单打独斗,做号的生存空间可见非常狭窄了。
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自媒体当作现有业务的拓展工具。
自媒体根据算法匹配或者熟人推荐,能够触达的面更广,更高效地寻找到对现有业务感兴趣的人群,是企业营销、客户服务的加成。
另外,金融人也可以在自媒体中通过“写”来梳理工作思路,展示专业,记录心得。
一篇深度的专业文章如果能够在行业圈内传播,很有可能成为你找新工作的敲门砖。
第二,和大家所说的一样,短视频的红利比文字好。
如果你擅长短视频拍摄制作剪辑,那无疑在目前更占优势。
即使是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在小红书上也会更加吸睛。
短视频需要面对镜头自然鲜活、有交流感,这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适应,或者有一些表演经验或天赋。
我尝过过短视频和直播,苦于基础薄弱,还不如文字顺利,因此又回归到文字为主。
第三,面子问题。
如何放下面子问题是新手做自媒体的“头等大事”,如果是真人出镜可能会有更大顾虑。
如果顾虑太多,不妨先匿名在微信外的平台做一做试试水,如小红书、雪球等,算法会自动推送给感兴趣的人。
我的感受来看,平台对新手有一段时间的流量友好期。
从传播效率看,最终可能还是微信的熟人传播效率更高。
可以在匿名试水确定了定位方向、内容体裁形式之后再正式从微信“出道”。
第四,认知层面,自媒体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所谓“媒体”,是能够定期产出刊物的机构。建立一个未来能持续产出内容的预期,是获得关注的前提。
我的经验看,在有一篇不错的文章时,大家可能只会收藏转发那篇文章。但是有二三十篇文章后,涨粉和阅读量就不再仅仅依靠“今天有没有发文”了。它逐渐变成了一本“刊物”。
做自媒体大部分时间是孤独的。只有喜欢并擅长的人,才能长时间地做下去,这件事情才变得有了那么点儿意义。
自媒体的马拉松可以有多长呢?
如果希望余生的几十年都从事这一行业,那也不是不可能。它没有退休年龄的限制。能够在特定的方向上不断积累自己。粉丝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的。
因此做自媒体,像是一个低成本长时间的一人创业。
可以建立一个保守的预期。比如在前一两年几乎没有收入,在第三四年开始有一些收入,但是也大概率赶不上基金行业的打工收入水平。
粉丝的数量没那么重要,你和你的粉丝能建立什么样的联结,能一起做些什么事情更重要。
第五,在实操方面,新手最忌讳的是过度准备。“悄悄惊艳所有人”并不存在。
以我的经验来看,我自认为高质量的文字比一般的文章可能阅读量仅仅略高一点,但是有10~100倍量级阅读的"爆款"往往都不是预谋,而是运气。而且在不同平台,爆的文章也不相同。
说白了,互联网压根都还没玩明白,没有必要在自己过往业务的框框内做优化。
第一步是疯狂地产出内容,测试各平台的接纳度匹配度。
看过百十篇的数据之后,“好”和“不好”的评价体系才能自己稍许建立起来一点。
今天先写这么多,还有许多心得下次再分享。在自媒体的路上感恩遇见了新伙伴,感恩重新遇见了许多老伙伴。
打过退堂鼓,也被怼得emo过。感恩写作的滋养,感恩文字的交流方式……
欢迎找我聊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