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阅读打卡之一:总序、“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导读
一、关于作者
一打开这本书的扉页就能看到陈鹤琴先生的个人简介: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教有的奠基人与开拓者。20世纪20年代初,基于对自己长子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1923年,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倡导“活教育” 学说,提出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一书主要阐述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活教育”历程等。
目的论:陈鹤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具体来说是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强调教育应该基于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和认识,尊重孩子的天性。
课程论:在课程设计上,“活教育”思想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活生生的、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死知识。
方法论:在教学方法上,陈鹤琴提倡鼓励儿童自主思考,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他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教学原则:陈鹤琴还提出了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这些原则旨在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需求。
三、关于总序和代序的作者
通常看书好像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直接跳过序言部分从正文章节开始看。可是自从上次参加了王亚莉园长的工作室,当时王园带领我们共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书中这些我们看似不重要的总序、代序部分的重要性。总序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南,还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丰富性。通过总序,作者能够与读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传递自己对于作品的见解和期望,于是开始尝试一字不落的看。本书总序部分是由虞永平教授执笔,很早就听过虞永平教授的名字,但是并不是十分了解于是通过讯飞星火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虞永平教授是一位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和贡献的学者,出生于江苏吴县,学历背景十分扎实,拥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了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虞永平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学前教育学,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并通过学术研究推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虞永平教授还担任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这些职位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本书的代序部分是张文郁写的,我也上网大致查了一下张文郁老师的资料:张文郁是陈鹤琴的同事和合作伙伴,在民国时期曾受陈鹤琴之邀,担任江西泰和国立幼稚师范学校附设幼稚教育师资专修科讲师,并兼任《活教育》编辑。后来,他调至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历任副教授、科主任,并继续兼任《活教育》的总编辑。在《活教育》的代序中,张文郁阐述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深刻见解,比如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总的来说,陈鹤琴的《活教育》是一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它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教育实践有着指导意义。而张文郁作为与陈鹤琴共事的教育家,在推广和发展这些教育理念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而另外两位重要人物陈秀云和柯小卫老师我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陈秀云是陈鹤琴的女儿,她在教育领域也有所贡献,曾与儿子柯小卫一起整理出版了约计450余万字的陈鹤琴著作。她对儿子柯小卫的影响显著,柯小卫在其文章中也表达了对父母的真挚情感。
柯小卫不仅是陈鹤琴的外孙,还是一位传记作家和教育史研究者。他担任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并著有《陈鹤琴传》等作品。柯小卫在传承和研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有助于推广和发扬陈鹤琴的教育理念。
四、关于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通过总序我们可以了解到陈鹤琴先生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西方主要儿童教育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分析了他们的优势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教导我们不要盲从。于是我在网上对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一些了解:
福禄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了幼儿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游戏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他的教育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园的角色: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他强调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延续和扩展,因此他提倡幼儿园采取半日制,以便孩子们能够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保持平衡。
教育的目的: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能力。他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鼓励儿童通过活动和游戏来学习和成长。
游戏的重要性:福禄贝尔非常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我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自由和愉悦的环境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的全面性: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包括道德、宗教、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培养,以形成和谐的个性和全面的能力。
总的来说,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念至今仍在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基本方向,被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和应用。
福禄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和对儿童主动性与创造性评估的不足。
首先,由于当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水平有限,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无法完全科学地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他在理论中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可能导致对儿童能力的过度期待;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中,对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估计不足,可能表现为在儿童活动中规定了过多的指导和限制。
其次,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幼儿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但他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将幼儿园视为家庭教育的补充,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观点可能不足以应对所有家庭的具体需求和挑战。
总的来说,尽管存在这些不足,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仍然对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全面教育的关注,这些都是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和自发性发展,同时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内在生命力: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拥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驱使儿童自我发展和学习。她强调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是内在潜力的自然展现,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外部的教导。
吸收性心智:她提出了“吸收性心智”的概念,指出儿童在早期具有极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吸收知识和技能。
敏感期: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会对某些学习内容特别敏感,这些时期被称为“敏感期”。在这些时期,儿童对特定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尤为迅速。
有准备的环境:她强调教育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应当是“有准备的”,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求。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世界。
自主学习:蒙台梭利鼓励儿童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和引导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并相应地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了儿童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了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这一教育法的优势在于它非常了解儿童的需求。然而,这种教育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势:
1. 强调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和自发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她主张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个体差异。
2. 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如穿衣服、扣扣子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蒙台梭利教室配备了特制的学习材料,允许儿童在成人的引导下自由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感官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感官材料和活动,帮助儿童发展感官知觉,这是其教育方法的一个核心部分。
不足:
1.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蒙台梭利教育法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培训和对孩子的深刻理解,这对于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蒙台梭利教室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可能会增加教育成本。
3. 可能忽视情感交流: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个体工作,一些批评者认为它可能忽视了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4. 适应性问题:蒙台梭利教育法可能不适合所有的儿童和所有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挑战。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一种独到的教育理念,它通过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然而,这种教育法也需要适当的教师培训、教学环境和材料支持,以及对社会和文化适应性的考虑。
因为我以前接触过蒙台梭利,带了几年的“蒙班”。其中有一句话记忆犹新:“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过,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听和说,而忽略了儿童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她强调,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亲身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儿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听讲更为有效。这句话也体现了蒙台梭利对儿童学习过程中感官刺激的重视。她认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儿童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她的教育思想,即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实践,让儿童在感官刺激中自然吸收知识,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儿童学习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是有共同的地方。
五、关于“活教育”
在代序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倡导的一种教育学说,而最早杜威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陶行知现实在学习杜威的博士理论后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使教育的目的更扩大了。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种学习”,也受影响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活教育”理想的三大信念即目标是: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四个步骤:一是实验观察,二是阅读参考,三是发表创作,四是批评研究。
“活教育”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发表的已经有十六条了:1.凡事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事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 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
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第一是对自然界还没有详实的剖析和研究,仅有含糊的理解和直接的感官直觉;第二是对现实各部门开始作教详细的研究,认识操纵一切,对自然作支离破碎的理解;第三是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和辩证的综合各种科学所分析现实的各部门,对于自然有了完整的理解,体验人的生活逻辑的规律的发展。
二、阅读感受
今天的阅读量并不大,但是却能在总序和代序的部分挖掘出那么多书中没有的知识点,让我对于西方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对于“活教育”的由来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目前自己可能无法“化书成课”,但是却能尝试着将一本书读厚这也是一种进步吧。今天对于书籍总序和代序部分的梳理源于看到周娟园长上次共读给我的思路,也发现要达到周娟园长那样对书的理解和梳理还需要努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