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文(44)一本产生共鸣的书

从容小主文学院庆水&星海月浅浅组合,相约每天完成一篇1000字以上语音写作文章,体裁不限,陪伴写作,共同进步。

开心启封

星海月浅浅:

你好!中午好!

今明两天丫头一模考试,弟媳让我在家专心带孩子,放我两天假。

早晨丫头去学校以后,我开始收拾家,彻彻底底地收拾了一下我们住的小家。

因为是妈妈家的一套旧房子,我们周末就回自己家住,平时就像住店一样,也不想太多的打理,主要是自己也挺忙活的。

很少有今天上午这样整块的时间在家,认认真真把犄角旮旯里收拾了个干干净净,哪儿哪儿看起来也很舒服。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大儿子高中时独自住在一套房子里,平时只是插空过去送送饭,收拾收拾家,匆匆忙忙就回这边的家,

临近高考前一周,我过去陪儿子,孩子白天去上学,我没啥事儿干,就把家里的柜子呀,桌子呀,床呀整个换了个位置。

这样做,一个是为了打扫桌子和床下边的脏东西,另外也是我有个认知,就是想把家里家具经常换一下位置,觉得这样做很有新鲜感。

干了一天的活儿,看着重新归置好的家,自己觉得蛮有成就感的。

放学回来的儿子和我们对门的我的闺蜜说,宋阿姨:你看我妈,人家高考的时候是让安安静静的,尽量营造稳定的环境,可我妈却一个劲儿的折腾。

那时候是真不懂,那么今天上午呢?算不算乱折腾?我边干边想了好几次,自己还劝自己,又没动柜子的位置,只是打扫角落,就这么点时间,干干净净有益于心情舒畅。

丫头中午回来说上午的考试进展顺利,我心里谢天谢地,上午的一通神打扫应该没有扰乱孩子的心境。

吃过饭后丫头上好闹钟午休,我也开启我自己幸福的午休时光,孩子的闹钟只叫醒了她,什么时候走的,碰门的声音,一切的一切,我根本一点也不知道。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3点,沏好茶,坐在暖融融的阳光下准备打开手机写日更文,手机页面推出一条信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经典之作《思考,快与慢》彻底颠覆你对思考的看法!

近来对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关注的比较多一些,于是信手打开微信读书想看这本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是想看这本书,但是同时跳出来的还有许多本书,让人很难取舍。

犹豫不决的我,此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一定好奇吧,是什么样的书?是哪本书?把我的目光牵引向别处。

告诉你吧,是这一本:《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作者:刘力红,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思考中医”,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

那天小主妹妹日更文中介绍腋下一巴掌处点揉痛点可去除甲状腺结节。

右腋下没有任何疼痛感,而左腋下越揉越疼,到第二天疼得我开始怀疑人生,疼到不敢再摁,而且痛点好像在扩散。第四天疼痛感消失,现在再怎么摁也没有痛点。

中医文化确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主妹妹介绍的关于乳腺问题的按揉方法我没弄明白,也可能那个位置我自己够不上。

但是激起我想了解中医知识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刚才这本书出现在我面前而我又不想弃他而去的机缘巧合。

开始看第四版的序言,序言中作者这样开头:从前看起来,这是一本由刘力红撰著的书籍,今日细细回味,刘力红不过是个代号、窗口或管道,该流淌的,只要因缘具足,自然会流淌出来,不管是由张三或李四。所以,此刻很想就来来往往中我所能领会到的因由做一回顾,并期望读者能对这些因由有所感念。

的确如此。序言中作者从以下几方面详细介绍自己从事中医研究的机缘巧合与心路历程。

(一)进藏。

1.很庆幸自己趁着年轻,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段苦苦煎熬的岁月,于我而言,这是永远值得珍惜与忆念的时光。在这里我值遇人生的导师,获得了信心与菩提心是人生最上窍诀的教授。因为导师的指引,人生的路不再迷茫,知道了学中医的目的是什么,更明晰了此生的目标和方向。

2.在师父的眼里,中医是能够讲清楚的,讲不清是因为你自己不明白。有了这条底线,已弄明白的自然讲得清楚,没弄明白的,任你如何准备仍是个不清楚。所以任何形式的课其实是没法做准备的,唯一能够准备的就是平时你要弄明白。

(二)98传统班。

自从读了怀师的《论语別裁》,对于《论语》的领悟便可谓别开生面。不仅东西相贯,而且首尾相连。师徒之间的话语每每叩动心弦,精妙处忍不住击案叫绝。《论语》的零散不见了,《论语》的晦涩也不见了。《论语》可以这样说、这样写,《伤寒论》就不行吗?行,一定行!随着文字的转录、梳理,完全地无意插柳却成荫,这便是后来大家看到的《思考中医》。

(三)去我。

1.我读的书甚少。原因一则是不够勤奋,更重要的是阅读太慢。我自诩是不折不扣的读书人,因为不论什么书,我必读出声来,至少是心里要读出来,否则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看书可以一目十行,而读书只能一字一字地读。

2.读书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培育语感,尤其是好的古书。好的语感一旦形成,写文章就自然天成,不需要训练。读书是眼看、口读,然后入心,写东西正好反过来,是由心入口,由口达笔,等到由笔落纸,自然可以入目了。

(四)感怀子仲。

我认识了子仲先生,并因为他对这本书的喜爱,我们成为莫逆之交。在编辑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们冒着酷暑,赤膊上阵,热烈而深入地讨论书的内涵、书的结构,页边那颇为生动的一个个小手指,便是子仲先生的创意。先生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于浮华世界,素位而行,却不幸英年早逝。呜呼,知吾者子仲,子仲去矣!

(五)访问清华。

1.事物之间的因因果果,看起来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2.子仲曾经与我相约,要我写一本《中医环境学》,其实人生最大的环境不在外边,而在生命与什么样的情绪相伴相随。

(六)钦安卢氏。

1.又一番无心插柳柳成荫。

2.生于蜀地的郑钦安在深受儒道文化熏染的前提下,做了另一次化繁为简的探索。五气还是一气,六经还是一经,以及坎中一阳为生命立极之根的阳主阴从观,无疑都是划时代的。

3.卢铸之在钦安的引领下,将“阳主阴从观”更具体地落实到“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并在用上,在临证的技法上,真正地解决了这一主导问题。姜、桂、附等温热药恰到好处的配伍及合理的运用,为上述主导的兑现创造了条件。

(七)同有三和。

1.如果说之前生命中的“去我”只是概念或思想,那么在这之后可就要真枪实战了。

2.生命的究竟是什么?生命的究竟不过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而自我的认识必须在利众的过程中获得完善。

3.《论语·学而》中精妙地道出:“礼之用,和为贵。”是何者之间的和?于外而言,是天地人和;于内而言,是性心身和。“同有”则源自《周易》的两个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八)针道之旅。

1.《内经》时代,强调五术并重,即砭石、毒药、九针、灸焫、导引按蹻。当然,五术之中,又尤重于针。

2.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3.五行源于自然,生命出自五行,然就每一位个体生命而言,其生命的个性(或强或弱、或盛或衰、或柔或刚)皆由五行中的某行(或木或火或土或金或水)主持并彰显。五行针灸的要旨,便是去发现这一个性并终身护持之。这于每个生命而言,何其美妙!何其神圣!

4.若欲成为一名五行针灸师,学人不仅要专注、要一门深入,更要能抛却习以为常的大脑思维,进入心的世界。

5.能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那究竟该怎样来看阴阳呢?左右不也是阴阳吗?上下不也是阴阳吗?男女不也是阴阳吗?直接以阴阳命名的十二经络不都是阴阳吗?对!这些都是阴阳,是最接地气的阴阳,这个阴阳百姓不会不知!此时回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给出的针刺总则——“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是何等的清晰,何等的明白!至此,真海师父对于承接的法脉——黄帝内针已豁然无疑,对于如何令甚深的针道易用难忘,如何使之大众化、平民化,如何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造福苍生,心中已然笃定。

认认真真看完序言,我又翻看了后面的内容,很有收获,略述一二。

1.文章讲到了春弦,因为现在是春天,我特意一多看了一眼,他说:春天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而尤其是在我们北方,寒气还没有褪去,所以就会有阳气受寒气阻隔的现象,摸到这种脉象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他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女同志来看病,摸到弦脉的时候应该问问她:近来的情绪怎样?是否怄气了?怄气的时候,常常就会有弦脉出现。

为什么呢?因为怄气就会有抑郁。抑郁了,气血的运行就会有障碍,有束缚。

找到问题所在,就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合乎情理。

2"我们看人体的这个水,人体主水的是肾,肾为水藏,肾在五藏之中处于最低的位置,而肾之华在发,又处于人体最高的位置。一个至高,一个至下,水的深义便充分地显现出来。

岳美中先生参古人义,喜用一味茯苓饮来治疗脱发,过去对此甚感不解,今天从水的分上去看它,也就不足为怪了。"

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一下子把我这个门外汉给讲明白了,我准备用茯苓水为我姑娘解决脱发的问题。

这本书要想搞懂,需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应该不是看一次两次可以掌握的,但它绝对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的。

我会继续读下去,有了更多的收获再与你分享。

我去跑步啦,昨天跑的有点多,加上前几天没有跑步,今天上午有点累,脑子不开窍,怎么也想不出来今天的日更文写什么?

空白的大脑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开始看书,于是遇见了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吧!

再聊!

祝顺!

                                庆 水

                          2024年3月28日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79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