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颂

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记不住了,剧中的情节也早已淡忘,可剧里的那首优美动听的插曲,却时常萦绕在耳边。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赵尚志》,其中的片尾曲《嫂子颂》,当时红遍大江南北,唱响长城内外。“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那熟悉的旋律,深情的呼唤,唱出了人们在战火纷飞年代对嫂子的浓浓情意,把我们带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情境之中,将英勇杀敌的壮举定格在密林高山,让抗日英雄的形象矗立在北疆雪原。如今,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我的思绪就会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自己曾经战斗生活工作过的老连队,想起19年前那次难忘的歌咏比赛。

那是1998年国庆前夕,单位举行歌咏比赛,要求参赛的歌曲符合国庆主题,弘扬主旋律,唱响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当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不畏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涌现出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妻子鲁蓓,为救群众救战友牺牲的该团汽车连专业军士、一等功臣杨德胜的妻子桂丹等一批好军嫂。她们深明大义,同样也是英雄。为此,我们连队挑选《嫂子颂》作为参赛歌曲,让官兵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对军嫂的崇敬之情,以示对抗洪英烈的深深怀念。

为了搞好这次国庆歌咏比赛,时任指导员的我,同连队其他同志精心策划,连队官兵利用中午和晚上的点滴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排练。根据《嫂子颂》的创作思路,借鉴歌剧的排练手段,先讲述作品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联想到抗洪抢险中军嫂的感人故事,在歌者脑海中生出画面感,再从画面感中催生情感,再从情感中发出饱含深情的歌声。全连官兵反复训练,严抓细抠,努力唱好每一句歌词,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大家为连队的荣誉而努力。那一幕幕团结紧张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都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烙在我的心底。

正式比赛那天,场站的全体官兵集合到礼堂,参赛的官兵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按照抽签顺序,采用百分制,评委对参赛队进行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所得平均分为参赛队最后得分。第一个上场的是警卫连,我们连是第10个上场。警卫连大部分都是新兵,唱歌基本靠吼,士气十分高涨,是场站多年来歌咏比赛的常胜连,获得了99.85的高分。随后上场的几个参赛单位,比赛成绩都差不多。终于轮到我们连上场了,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有请四站连入场!”我们带着一分紧张、一分自信、一分激情,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舞台迅速站好队形。乐队指挥向伴奏打了手势之后,琴声响起,官兵面带微笑,眼睛盯着认真专注的指挥,整齐划一地摆动着身子,大声呼喊:“嫂子!嫂子!”很投入地唱了起来,悠扬的《嫂子颂》在礼堂上空回荡着。

全新的歌剧表现手法,唱出与原唱完全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全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完全陶醉在我们的歌声中,优美的造型和悦耳的声音赢得掌声,引发在场官兵和家属的共鸣。伴着美妙的伴奏,我们越唱越带劲,赛场上的气氛都被我们带动起来了,不少官兵和家属的眼中都饱含动情的泪花,在感染全场官兵和家属的同时,把比赛推向了高潮。观众席上的评委,专注观看我们的演唱,个个满脸微笑,不停地点头称赞。音乐声停了,官兵们整齐地走下台阶,在“坐下”的口令中,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观众都为我们的精彩演唱而欢呼,场站领导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带着满心的期待等待评委的最后评分。主持人宣布:“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站连最后的成绩是95.96分!”我看到连队官兵们失望而又不甘心的眼神,真没有想到,我们的得分比汽车连少了整整3分!

整个比赛有序地进行,到了颁奖的时刻,主持人念到“第二名‘四站连’!”我们甚至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全连顿时沸腾了:有的官兵伸出食指和中指,打出“胜利”的手势;有的把手中的帽子往空中一抛;有的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每个官兵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手捧着奖状和奖杯,尽情地欢呼着拥抱在一起。

事后了解到,由于评委的惯性思维,导致评分有失水准。鉴于我连参赛歌曲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极具现场感染力,仲裁组临时决定将我连与汽车连列入并列第二名。颁奖仪式结束后,应场站领导、台下官兵和到场家属邀请,随着音乐声再次响起,我连再一次走上舞台唱起了《嫂子颂》,台下再次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历史在歌声中荡漾,歌声在历史中回响。战争年代,嫂子是坚强的后盾,助力军人打胜仗。和平年代,嫂子的点滴生活同样感动我们。我们连在那次歌咏比赛中仅获得并列第二名的成绩,但它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它已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通过比赛,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的比赛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离开连队后,遇到各种利益纠葛和现实困难的考验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嫂子颂》。

作者:陈卫华 原载《基层政工读物》2017年第4期第70至71页

音频、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多味杂陈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108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