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爱民如子、虚心纳谏但不适合为君,在乱世中必然被淘汰
所谓昏君是指君主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对国家和民众犯下了许多罪行。而南唐后主显然不属于这一范畴。
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他是一个昏君呢?
醉心文学,不擅朝政,可为当代名士,却不适合当世雄主
南唐后主即是李煜,没错,正是那个留下许多传世名篇的诗人李煜。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采为当世一流,在诗文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是少有的花间派风格,诗词形象生动,抒情真挚。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词明净、清新,意境深远,寓情于景,将亡国悲痛,无奈之情完美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导致李煜被鸩杀的词。
当然还有很多佳作流传于世,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等意境用词都很有感觉,这大概也是婉约派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言归正传,正是因为李煜的文学水平高,喜欢醉心诗词,寄情山水,而不是每天处理大大小小繁杂的国事,他不擅长处理这些国事,他也没有所谓的政治手腕。所以,对于李煜来说,作为一个吟诗作赋的文学名士,他是非常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君主,他显然是不合格的。
一个文学天赋极高的诗人,却偏偏要人家做管理臣民的政治家,这本身就是不合适的, 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认为李煜是一个昏君,一个只知吟诗作赋而不理国家大事的昏君。
亡国之君不代表昏君,只是不适合
要说李煜还有什么让人觉得是昏君,那大概就是这亡国之君的名头了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毫无疑问的承担下了所有的责任,导致很多人都单纯的觉得亡国之君就是昏君,如果政治清明,皇帝不昏聩怎么可能亡国呢?
那么事实真的就像大众认知的那样吗?当然不是,李煜在政期间并不昏聩也没有暴行,而是爱民如子,虚心纳谏,甚至还根据国情制定了一些举措:一、为重振人心,启用老臣,重视人才选拔的公正公平,确实为南唐选拔了许多人才。二、为了缓解百姓税收,创立“率分”制度;为缓解土地兼并恢复井田制;为使货币良性循环,平稳市场,推行“铁钱”。三、军事上,因为前期的战争,南唐的综合实力偏弱,李煜则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同时展开外交,与其他国家建立邦交关系。
陆游曾评价李煜:“后主天资纯孝,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所以,李煜不但不是一个昏君,反而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君。当然,仁义之君始终抵不过那些充满雄心大略的侵略霸主。李煜不是因为昏聩而亡的国,而是无意争霸只求一方平安的心,让那些有争霸之心的人抓住了机会。
至此可以义正言辞地说,南唐后主不是昏君!
或许,李煜一生最好的诠释是郭麐的评价:“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和后来的宋徽宗可谓是同病相怜:“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