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蜀国谋臣马谡,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但事实上,马谡还是有些才能的。
当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去平定南中孟获的叛乱,临行前,马谡向诸葛亮建议,如果想要让南中长治久安,应以攻心为上,杀伐为下,只有让南中真心归附,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法。
从后面的事情看,诸葛亮是认同马谡的观点的,所以,他抓住了孟获之后,又把他放了,孟获感激诸葛亮,因此诚心归降,最后在诸葛亮的执政期间,南中再无反叛。
由此可见,马谡还是有些见识的,但后来,他为什么又被诸葛亮斩首了呢?
众所周知,诸葛亮斩马谡是因为街亭失守,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马谡的死,是另有其因的。
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大军伐魏,他任马谡为先锋,领兵坚守街亭。诸葛亮给马谡的计划是,在宽阔平坦的地方建造军阵,守住五个主要道口,确保蜀国军队运粮顺畅即可。
诸葛亮的谋划肯定是合理的,只可惜,马谡却有自己的想法。
由于之前,马谡一直只是给领导出谋献计,未曾真正接触过兵权,所以,他也没机会表现自己。
但如今,他掌握了统军的权力,马谡就不甘心仅仅当个“守门员”了。他要建功,他要证明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因此,马谡来到街亭后,并没按诸葛亮的计划去做,他把军队设置在没有水源的山上,还想着如果魏军来攻,他就以山上高度的优势,势如破竹地击溃魏国军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马谡的军队在魏军的攻击下一败涂地。马谡彻底被魏军包围,几经艰难之下,他才冲出了包围圈。
这个时候,马谡应该立即组织兵力,帮助援军一起回击魏军的,但是,老马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逃离战场。他这一逃,搞得援军差点就全军覆没了。
按照军法,临阵脱逃这一条肯定是死罪,因此,诸葛亮就算想救马谡,也找不到理由,而马谡被斩首,也是必然的了。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