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三国序诗

诗咏三国魏蜀吴群英谱序诗

天下分合王者事,腥风血雨起刀兵。

江山万里举烽火,才隽三朝走马灯。

武略文韬扶社稷,金戈铁甲慰平生。

千年青史英名在,一世群雄满天星。

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太有感觉了!

前言

所谓“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揭橥。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所著《三国志》及其裴松之的注解,以及民间流传的三国奇闻轶事,而创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在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岗本《三国志演义》,一开篇引录了一首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传达给我们的历史感受是:不管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曾建立多少丰功伟业,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亘古不变的只有青山和夕阳。似乎历史的烟云散去,曾经的英雄将不再重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借着白发渔樵的笑谈,历史与英雄仍然生活在我们当中。随着斗转星移,世殊时异,山河面貌会有沧桑巨变,而那忠肝义胆的精神价值与人文传统会得到传承和发扬,这难道不正是一部《三国》代代相传、常说常新的意义所在吗?

《三国演义》的故事,起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终于“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在叙事者的笔下,充满偶然性的历史事件都是必然规律支配下 ,朝着理性目的行进的必然过程。小说的结尾呈现出一种对开篇情节的回应。在一百一十四回,曹髦大喝“吾乃天子也”,这跟第一回刘备幼时乡中小儿树下游戏,自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遥相呼应。仿佛历史在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它的起点。正如毛宗岗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分…”构成一种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种历史循环论承认社会历史的变化有其一定的秩序或存在合理因素,但若将历史过程个别方面的重复和相似加以绝对化,当作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则会沦为“历史宿命观”,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天意或命运)就落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

历史上“三国”格局的形成大体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东汉中平六年灵帝死,刘辩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了统领八校尉的宦官蹇硕。袁绍与何进等人密谋尽杀宦官,并如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后,不仅尽揽朝政,更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强烈反对,从而酿成大规模的内战。

自从袁绍入洛后,袁绍妈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经过几轮混战之后,到建安元年时,全国形成了许多割据区: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本属于刘璋的地盘。至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孙权趁机袭击关羽,占领了荆州大部,隔着长江三峡与刘备军队相恃。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对恃于夷陵,经

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魏、蜀、吴三国的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本来,如同“春秋无义战”一样,三国争战也无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别。然而《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中心的整体构思,却带着明显的政治倾向,赋予三国中的刘备集团以道德信念,因为刘备是东汉刘家朝廷一脉的延续,因此便拥有占人和、得民心的客观条件,而封建社会“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政治理想,使刘备集团成为正义力量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立的曹操集团,则顺理成章地成为邪恶势力的代表。这种“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既表现了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又符合统治者源远流长的封建正统观念。可是,严酷的历史事实是,三国腥风血雨纷争之后,真正实现统一大业的是由邪恶力量曹魏一方派生出来的司马氏政权,希望以正义力量刘蜀一方来一统天下终究成为幻灭的理想。诸葛亮临终时不禁发出哀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

我们以诗吟方式对三国群英作出评传,无疑也会受到原著价值观的影响,但不会照单全收其整体构思。首先我们并不以蜀汉为中心,而是将按照曹魏、蜀汉、东吴三个部分将三国群英逐一咏评,另设一个“三国典故”部分,以求对《三国演义》的文化精髓作全面而无偏颇的展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用图文资料除原著外,还阅读和参考了网络作品,特别是群英图谱,主要选用了《三国志》、《三国杀》等网游平台的作品,其中主要是长野刚的三国人物绘画。非常令人惊叹的是:一个日本画家能把中国名著中的三国人物,画得如此经典传神,不能不让人深感敬佩。因为人物众多,图谱未能一一甄别标示,谨在此向作者及相关平台、公司致衷心感谢。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286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