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字的形成原于一种马叫的声音】||狼烟诗影||
邛字的形成原于一种马叫的声音
文/狼烟诗影
邛崃市,是四川省成都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东入成都平原,西连青藏高原,各占一半。邛崃的历史文化在整个四川算是最早的了,远远早于巴、蜀时期,也在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中一直靠前。四川成都平原,古称“蜀地,”有“巴人、巴国。蜀人、蜀国。邛人、邛都国”的文献记载。“邛人”在地方志的历史记载很少,在其它古籍记载中就很多了。《华阳国志》记载也只限于黄帝、神农、颛顼、尧、舜、禹、夏、商、殷。《华阳国志》是巴蜀古志的总称,如《巴志》、《蜀志》、《汉中志》、《大同志》、《刘后主志》等近二十个地方志组成等等。可惜司马相如撰写的《蜀本记》和《大同志》消失不见了。后人对《司马相如撰写的《蜀本记》有较高的历史赞同,比较真实的描述了邛、蜀、巴等上古历史的原型。“蜀”以“邛”为先,以邛为启源。可能是司马相如自小在古临邛白鹤山中读书,由当时的胡安教学,胡安又是《易》书研究的学者,《易》书中有完整的中国历史和四川历史记载。初唐四杰的王勃也经通《易》书,可能是受《易》书记载古邛地历史的影响,后来王勃逃难,第一选择就是从长安到古临邛避难,近管当时的邛崃还不属于大唐朝管辖,王勃还是到了邛崃,住了四年时间,其目的就是了解走访《易》书中所记载的古临邛的真实性。所以,王勃在蜀地写了很多关于邛崃的历史。所以上古时期,四川“邛地、蜀人、蜀国、蜀山氏女”的出现,就比“巴人、巴国”要早一千多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如:“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濮”这样一段记载。关于三皇五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真正的定论时间点。因为《世本》《尚书·禹贡》《史记》都记载三皇五帝时共有三个板本。如:“前三皇五帝”、“中三皇五帝”和“后三皇五帝。”前三皇五帝史普遍存在于中国“道家文化”的历史记载;中三皇五帝在《尔雅》《周礼》《春秋》中普遍使用这一板本;后三皇五帝在战国时期到秦汉使用。根据前三皇五帝的记年史,华夏民族的祖先来自于476万年前,由鸿蒙邛荒,天地混沌,盘古王开天地起,才有最早的“昔人,”其后裔在历史文献中称为“神农”传世,也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中三皇五帝记年史是从伏羲氏开始的(伏羲氏:在古蜀,称:包牺氏,中原称:伏羲),文献通考记载约12800年到22800年。伏羲、神农在同一时期;后三皇五帝史也从伏羲氏、神农、炎帝起的,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约5000年左右。由于有三个华夏历史记年板本,至今无法介定中国历史断代工程,这和西周周平平王东迁洛阳,命孔子修改历史,著《春秋》之书有直接的关系。《尚书》序中就提到孔子删《诗》《书》的事情。今天在全国各地,有各种古遗址发现,“道家”记录的前三皇五帝史可信度更要高一点。首先,在全国古遗址碳十四检测中,含“碳”可测的古遗址有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石峁遗址、十二桥遗址、资阳濛溪河遗址等,都远远超过在过去所发现3700年左右的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人类发展史。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石峁遗址、十二桥遗址碳十四检测已达6000年到7000年,而四川尊阳濛溪河遗址是2023年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碳十四检测濛溪河遗址人类居住遗址的仓库储备食物为70000年,人骨碳十四检测也是40000到70000年,出土十多万件文物。然而,近期发现的四川13万年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234万年西侯度遗址。这一发现“道家”的前三皇五帝所记载人类发源于盘古时期的476万年更有说服力了。那么,在中原地区基本上都是中三皇五帝和后三皇五帝记录的历史。所以,目前中原文明都最早历史在一万年之间徘徊。大多以伏羲、黄帝、炎帝、尧、舜、禹,夏、商、周记事。那么,中原地区的文字也只能依殷墟甲骨文算起也就4000年左右。有些地名、人物文字记录也不早于后三皇五帝时期。再前,就没有了。而邛崃历史探索就太深太远了。《世本》引《那》书曰:“人之先民在昔。”也就是说,华夏民族的祖先发源地在“昔。”一个叫“昔”的地方。有专家认为,“昔”在河北一带。但是探索讨论不成立。首先,河北一年只有两季,四季不分明,没有春天和秋天,只有夏天和冬天。冬天太冷,最低零下二十度左右,如果河北是人类发源地的话?在几百万年前,人类在那里居住是不能存活不下来的。如果要存活下来,那就是必须有“火种。”可惜,那时候的人类没有“火种”可用。郭沫若说过:“昔”在蜀。四川邛崃和大邑县有䢺江,上古为“昔地,”后演化为“䣢水”,古蜀国时期称“布濮水,”今为“䢺江。”根据郭沫若先生这个史料,邛崃很可能就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后面调查材料也可以证明华夏民族的祖先发源地在邛崃,有清晰的逻辑推理。南宋潘自牧收集魏了翁和宇文绍奕著写的“邛州志”汇编成【舆地纪胜】,也叫【郡县志】只记录着邛汉唐历史。
现在回到四川邛崃的“邛”字上。“邛”字的出现要早于中原的后三皇五帝时期。比如《中国文献通考》记载:“神农氏衰,黄帝攻打炎帝,炎帝三战尤败。炎帝之女“邛”嫁与黄帝做第三妃,曰“讳邛。”讳邛给黄帝生十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发明了弓箭,黄帝赐姓张挥,这也是张姓的来历,也是“炎黄子孙”成语的来历。“邛”字,在“三皇五帝”文献中第一次出现。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地下。”意思是老童令这个叫“及黎”的九儿子就在“邛”这个地方种地为生,这也是“黎民百姓”这个成语的来历。这个记载,在三皇五帝时期,“邛”字,第二次出现。
接下来就是《例仙传》中记载:“邛地有个叫“疏”的人,行气煮石,谓之石钟乳。来往于是太室山,周封史也。”史称“邛疏”。这是第三次出现。后人误把周封“史”读作周封“吏”,以为是周朝的“官吏”?一字之差,文章内容翻译就行千里不还。也就是说在西周历史上,周武王策封了邛崃的“疏”为“神仙,”故名“邛疏”。这算是“邛”字第三次出现在三皇五帝时期。
第四次出现也是在《例仙传》里,如《例仙传》《橘中戏》中的“橘仙”记载:“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余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仅尺余,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与决赌。赌讫,叟曰:“君输我海龙神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緉,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在《直隶康熙邛州志》里。在《直隶康熙邛州志》中都有对《橘中戏》“邛人”的记载。邛有十二仙君,记载和传说都在邛崃。说明邛崃在古代,是一个出“神仙”的地方。实际上,出神仙的地方就是说那里的人,寿命很长,年龄高达一百多岁很多。当然,神话中的几百岁神仙,只是一种历史还未完全解密的存在。邛崃,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长寿之乡。
又有“龙邛”词语的记载。查找众多文献古籍,都记载有“龙邛。”但是没有近一步说明中国第一次“龙”的出现记载在邛崃?说文解字说“龙邛”是水分开碰击的声音,是一种神兽“龙”在水里游动时水分开的声音,那么为什么要在“龙”的后面加上一个“邛”呢?显示“龙”最早的历史记载就在邛崃。邛崃地方志中的历史,却没有“龙”的记载。但是这个声音可以证明是“龙在水中游,才有水碰击的声音。“龙”在前面,“邛”在后面,也可以说明邛崃是历史上“龙”首次出现的地方。这个词语的存在。中国最早有“龙”的记载了。
初唐四杰王勃在《绵州龙怀寺碑》中就记载有“邛荒宝命”。意思是说盘古开天地之时,国有“八荒,”其中包括“邛荒。”那个时期,人类要存活下来,由于生命的宝贵,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就有“邛荒宝命”这个记载了。
又有“维王之邛。”在邛崃,古邛地,是古濮人的发源地,历史上有古濮国的记载。在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做到“王”级别的以“维”字当先,故称“维王。”“维王之邛”是指在“邛地”称王的人,也指在古邛崃。宋代文学家岳珂在《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中这样写到:“当时邛蜀起濮君,褒贬春秋赖洽闻。又见璧跗攽异数,要令金匮阐斯文。鱼凫西隔一隅地,龙马南来四世勋。陈古鉴今皆实迹,论思亟原张吾军。”这一首诗也证明自古邛崃就有古濮国的存在,古濮国兴起灭亡反反复复。所以就有“当时邛蜀起濮君”这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句“鱼凫西隔一隅地,”说明在鱼凫国以西的地方,这个地理指向和今天的邛崃、温江鱼凫遗址刚好对上。“陈古鉴今皆实迹,”就是说,在邛崃,这些都是真实的,经实地考查,是有“实迹”遗址的。《芝颂》中也提到“维王之邛。”先秦时期《诗经》里有一篇《巧言》中写到:“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那么,上古邛崃有古濮国,有人称王,这个叫“维王”的人建立了国家。这也是“维王之邛”的来历。
《诗经•防有鹊巢》中也讲到,在夏商时期,邛崃就要“宗庙”的存在。
又如《世本》引用《那》书有“鸿蒙邛荒”的记载。《容成子》中也记载,黄帝的老师容成子老年居住在鸿蒙山。“鸿蒙山”即“青城山”的记载。南宋潘自牧撰【舆地纪胜】收集了部分巍了翁和文绍奕的邛州志中记载,黄帝曾问道广成子,广成子居鹤鸣山,“鹤鸣山”上古为“鸿蒙山。”《康熙直隶邛州志》《嘉庆直隶邛州志》《邛崃民国志》都记载,大禹治水初始在“蒙、蔡”二山。天台山上古称鸿蒙山,秦汉以后改称罗纯山,宋代有僧人到罗纯山修建寺庙,得知大禹治水初始地在邛崃,十三年治水成功后,又回到当时的鸿蒙山也登天之台祭祀天地,随将“罗纯山”又改称“天台山”至今。《嘉庆直隶邛州志》记载,从天台山到邛崃今土地坡为蒙山脉络。“蔡山”在今邛崃与浦江交界处,一直到五面山为蔡山脉络。地方志有明确记载。
又如“邛笼。”《中国文献》记载,古羌人的房屋用石头砌成,以防野兽攻击,古羌人称“邛笼。”今称“碉楼。”所以,古羌人的“根”在邛崃。《中国文献•黄帝》篇记载古羌人“百濮”的一支。一支百濮进入青藏高原西北边缘,形成古羌、北狄、西戎马生等民族;一支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藏族;一支进入渭河流域,形成华夏民族的祖先。所以,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就是“百濮。而“百濮”民族又来自于四川,又来自于四川邛崃市仠濮水和布濮水之间。伏羲、黄帝、炎帝、尧、舜、禹,到西周的周武王世家,都宣称自己是古羌人的后裔,也是黄帝的后裔。古羌人又是百濮人种,百濮人种又来自于邛崃。所以古羌人的房子古羌人自称为“邛笼”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样,“邛”字的历史又提前到一万年前,因为四川邛崃古濮人分化成一百多个部落,史称“百濮”是在一万年前分化的。百濮进入青藏高原西北也是在一万年前。这样,“邛”字在一万年前就形成了,确切地说,在一万年前,没有文字的时代,“邛”字当然也不存在。但是,“邛”字的声音存在!怎么说声音存在呢?《尔雅》《逸周书·王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都有“邛邛”神兽的记载,《大同志》曰:“邛邛,声也“的记载。
“邛邛”是一种“似马而色青”的上古神兽。既然文献记载为“上古,”那就是新石器时代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才称“上古。”那也说明,这种神兽和现在的马有点相似。(三星堆出土有一尊神兽,就和文献中描述的“邛邛”基本上是一种形式,很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邛邛”神兽。)《大同志》曰:“邛”声也。“邛”神兽也。也近一步证明“邛”字原本来自于一种“马”的叫声,这种马可能在叫的时候会习惯连续叫两声“邛、邛,”“邛邛”因此而得名,这也符合对“邛邛”这种神兽的解释。
又如“邛酒,”《中国文献》记载,“百濮”的一支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藏族,百濮从邛崃分化出去,到了西藏居住下来,他们把“邛地”酿酒技术也带到了西藏。今天,藏族人邀请客人喝酒的时候,嘴里都说“邛、邛。”这里的“邛、邛,”他们自己说是“美酒”的意思。也是两层意思,一是他们离开邛崃的时候“邛邛”这种神兽还没有灭绝,他们当时就居住在有“邛邛”这种神兽的地方。二是,他们在有“邛邛”这种神兽的时期发明了酿酒技术。也把酒和神兽名相同而论,对美酒的一种尊称,说明藏族人尊崇“邛邛”这种神兽。今丹巴县藏族还有“邛山”关于这个地名。当地人讲他们的祖先居住在邛崃,迁徙这里后不忘家乡,就把他们现在居住的山叫“邛山。”
“邛”字的来历已经清楚了;“邛”字形成的时间也清楚了;“邛”原本来自于一种“马”叫的声音,也清楚了。所以,邛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邛荒宝命”时代;“鸿蒙邛荒”时代;维王之邛”时代;“龙邛”时代,邛人就成了真正“龙的传人”了。古邛崃的古濮水,孕育出古濮人和古濮国,就有了“龙邛、邛荒宝命、鸿蒙邛荒、邛邛、邛笼、维王之邛、犁邛地下、邛酒、邛蜀、巴邛、邛疏、邛仙、邛茶、邛竹、邛布,就炎帝嫁给黄帝做第三妃的女儿也叫“邛”,这些都是邛文化的符号。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