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能老师《图形的运动练习课》课例赏析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分为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本节课属于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一主题。“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2022版新课标中关于该内容的教学提示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基于以上“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提示,作为综合性复习课的《图形的运动 练习课》,自然是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既需要复习知识,又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做到全面兼顾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顾志能老师通过自己精妙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上课伊始,顾志能老师就抛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轴对称属于图形的运动吗?紧接着,顾老师以一幅“笑脸拼图”为情境,以让打乱的拼图还原为任务,以三次智慧风暴为主线,吸引学生对课堂活动展开了积极探索。三次智慧风暴层层递进,打通平移、旋转、轴对称之间的关联,渗透运动的特性。第一次三步还原,是为了凸显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第二次两步还原,是为了体现运动方式的灵活性;第三次一步还原,是为了突出创新求变的思维。在两步还原的过程中,同学们想到了“翻过来”这种办法,顾老师顺势而为,提出了“翻折”这个动词,点明轴对称运动,就是翻折,翻折就是将半个图形打开形成一个完整图形的过程,渗透“运动”,体现出“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这一数学本质。

      课堂上,顾老师邀请学生一起体验翻折,体验用轴对称这一运动方式还原笑脸拼图,给与学生充足的运动体验,初步形成轴对称是一种图形运动的意识。在一步还原的过程中,学生们大胆思考,勇于质疑,敢于表达,打通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三种图形运动方式的关联性,引导学生了解到图形运动的一致性,给学生创造了发挥空间想象力的机会,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维迈上新台阶,课堂的生成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回顾整个课堂,顾老师的本节课精彩诠释了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特别值得学习借鉴:

      1.培养空间观念,要多做、多想、多说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空间观念,就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多做、多想、多说。顾志能老师在这节课中围绕笑脸拼图设计了五次动手和动脑活动:还原1号图片、还原2号图片、用各种方法还原3号图片、2步还原3号图片、只用1步还原3号图片。同时,顾志能老师还采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如让学生先想再拼、将别人拼的与自己拼的做比较、听语音摆、用语言描述图片的移动轨迹等。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动手和动脑的活动过程,才会从不同角度想象图形运动前后的位置关系,才能在头脑中对图形进行变换与比较。

      2.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敢做、敢想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具体表现是:(1)对数学数学学习有好奇心;(2)乐于在数学探究中提出猜想与问题;(3)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与策略;(4)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质疑问难的批判精神;(5)感悟和欣赏数学的神奇与美。

      顾志能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遵循了两个关键原则:第一是鼓励原则,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各不相同,但他都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尝试和发现;第二是“爬梯子”原则,他设计了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帮助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数学课不是素材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简单的素材也能上好数学课,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简单的素材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同时,数学课不仅要落实显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渗透隐性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如此才能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380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