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与症障

证书原本是用来证明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达到某种标准或具备某种能力,渐渐地,它就成为一种门槛和资质,一个人在求学和工作的过程中,总要设法去考取某些证书,否则,他可能失去某种资格和某些机会;一个机构(尤其是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总要设法去申办某些证书,否则它在某些行业、某些项目上失去进入或参与的资格,不具备某种竞争的能力。证书演变成资质和门槛,这就要求发证机构具备很高的权威性,证书资格认定的过程具有很高的严肃性、公正性。否则,证书是经不起推敲和质疑的。

目前各式各样、林林总总的证书多如牛毛,不同的监管部门对同一个行业又有不同的证书,加上各类协会,与之裙带的公司等等,可谓证出多门,而这些 办证部门参照市场机制,是有经营指标和绩效要求的。因此,证书很大程度上对应的是费用,嘿嘿,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如此,证书筛出来的公司,某种程度上是投入筛出来的公司,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通过实力筛选出来的。当然,央国企某些牌照(证书)就具多寡备垄断堤坝。 在某些行业,一些大项目中,通过设置证书的要求,将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直接排除在外,最后只剩数家大公司玩游戏。最后资质好的大企业只需出让资质,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相当于设卡收费,或者,大公司拿到大项目再层层转包,层层克扣,真正干活的,只剩一点啃声的骨头,并且并不爽利地丢下来。

证书显然成为市场及行业中充分竞争或部分竞争的障碍或症结。门槛越高的证书不一定认证就严格,标准就高,很可能是费用高昂。认证部门的经营属性让与证书所要求的权威性、公正性是相悖的,它既是权力部门又是利益部门,这让它可以一纸政令让证书成为某种资质和门槛,然后,办证一口价,成了一门强制的垄断生意。

一个中小公司要跨越这些障碍,进入某些行业,要具备参与项目的资格,不得不去花钱去申报这些证书。很大程度上办证的费用成为企业额外的投入。然后,相互搏杀,不在产品技术上,反而在证书这种额外并非企业的核心能力上面。某种程度上就逼得企业去投机。

证书生意化本身就消减了它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有时它代表的标准和能力就大打折扣,失去了公信力。相反一个证书的背后是滥用的权力、贪婪的利益。它早就背离了证书认证的初衷而走到了它的反面。

经济下行的当下。很多民企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勉励维持,而各行各业要求资质证书有增无减,处处设置障碍与门槛,与国家政策大力提振民营经济,提振民营企业主的信心背道而驰,如此证书不去,势必缘木求鱼,经济何以回暖?何以重振?

消减证书就是消减相关利益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势必阻力重重。消减证书不是要回到无证时代,洪流滚滚之下,泥沙俱下。而是用更简单,成本更低的、透明底更高的方式来做认证。一个互联网平台,一个透明的人工智能认证程序,独立的经营主体都可以自由地不受限的申办,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之后,证书的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在器物层面解决这些问题似乎并不复杂。

证书之为症障,皆因人言也,减少干预,是为正道也。

噫嘻!人间正道是沧桑!

、、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43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