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今天读到了元朝,明清两代的文化,以及作者对现代文化的一些思考。整本书读完了。

提到元朝,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元朝疆域特别大,余秋雨先生讲到了一位人物——耶律楚材,他是契丹皇族后裔,他完全没有我们历来重视的“民族气节”,可以为任何一个民族服务,他认为是非高于民族,更高于家族。但他有明确的文化身份,一生秉承儒家文化和汉传佛教。他重点选择了两个方面的在成吉思汗时代呼吁护生爱民,在窝阔台时代实施理性管理。

提到明清两代的文化,先生用的是“郁闷”两个字,现代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他们的文化实实在在的渗透在社会规范,思维方式,审美态度的各个方面。为什么形成现在这个局面,在于朱元璋的文化专制主义,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严密的包围,整体的渗透,长久的绵延。科举考试考试范围是八股文,对于文化的其他方面也采取专制的方式,制造了许多冤案。他以高压专制所造成的文化心理气氛,剥夺了精英思维,剥夺了生命尊严,剥夺了原创激情,后果非常严重。例如,连科学技术也难于发展了。明代建立之初,中国科技还领先世界,但终于落后了,转折点就在明代。很多智者认为,文化气氛能够左右社会发展,对此我能够提供的最雄辩的例子就是明代。到了清代,文字狱变本加厉,满族统治者威胁汉族知识分子的一个个“科场案”,文化氛围更加狞厉。鸦片战争后的惨败,便是一种必然结果。本来明朝有机会释放郁闷的比如郑和下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这样的事情,本来有可能改变中华文明的素质,但中华文明传统力量太强大了,他终于以农耕文明加游牧文明的立场避过了海洋文明,也在半推半就中放过了欧洲文明。这种必然的选择,使明清两代陷入保守的泥潭,伤害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例如鸦片战争之后,发现有一处居民一直过着天主教徒的生活,那便是徐光启的后代聚集的徐家汇,徐家汇成为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几度相遇的悲怆见证,默默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可能。有效排解郁闷的在民间。民间有四大名著,其中作者尤其对红楼梦评价最高,他写到,红楼梦实在是抵达了绝大多数艺术作品很难抵达的有关天地人生的哲思层面,难得的是这种哲思走向了诗化,无论是哲思还是诗情,最终都渗透在最质感、最细腻、最生动、最传神的笔调中,几乎让人误会成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提到当代文化,先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化不是盛世的点缀,而应该是黑夜的蜡烛。如果世人暂时不需要这种蜡烛,那么我就让它先在自己的心底点亮。一旦投入发现,根本不必急急地期待世人的需要,因为要点亮自己的心底就很难,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一种大文化,是一个庞大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渗透在千家炊烟、万家灯火之间。中华文化的悠久生命力,并不是靠官方的喂养和宠爱,也不是靠文坛的商榷和争执,而是靠广大华人的崇敬和守护,才维持下来的,它的灵魂,就是“止于至善”的大道。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47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