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不要也做IP呢?
2024年5月的名人,非雷军莫属。不管是第五次当总统的普京大帝,还是刷遍全网的“庆余年”,都得排在雷神后面。
雷神的刷屏,就正式拉开了“创始人IP”时代的大幕了。
1. 为什么现在需要做个人IP?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这个现象的底层经济学逻辑与过去是一样的——人们在哪里,就去哪里吆喝自己。
以前,白天人们在大街上,所以去街上发传单;晚上人们在电视机前,所以要上央视投广告。
后来,人们在公众号上阅读,所以要公众号上做宣传。
现在,人们在短视频和间播间里,所以要让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在那里抛头露面。
广告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多看效应”,意思是,“见得越多,觉得越好”。这也是当年电视机时代,在央视投广告的原理。
现在,IP在视频里出现越多,就越容易被看见,品牌就更容易被信任。
一来对你的品牌有背书,大家都知道你,我选你更放心,大家都知道你,我选你更有面子。二来在我要做决策的时候,我记得住你,我才能想起来选你。三来我虽然一直知道你,但在不经意间,我又见到了你,才提醒我,现在也可以下个单嘛。
2. 那为什么需要创始人亲自下场呢?
这是由不同媒介的特质决定的。
大街上的人们,来去匆匆,需要快速有效地表达自己功效的传单。
公众号上的人们,用眼用脑集中精力地输入信息,需要逻辑性强的深度文章,详细说清楚产品的优势。
而视频里的人们,可以看到更鲜活、更真实的个体,对个人、企业、产品的信任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我们所有花钱购买的产品最生死相连的载体,莫过于企业创始人。创始人在视频里的取得的信任,就是品牌与产品得到的信任。这,就是市场需要创始人IP的底层逻辑。
3. 除了创始人,还有谁适合做IP呢?
——还是创始人。
不过,这里所说的创始人,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些大小企业的创始人。
而是“每个个体都是一家自己的企业”里的创始人。
包括,有较强专业技能的资深职场人、有兴趣爱好特长的个体,手中有“货”可卖的普通个体(如果农有果,鸡场主有鸡,服装厂有服装等)。
因为个体IP的本质,是用自己的出现,获取市场的信任。
每一个出售自己“技能、货品”的个体和企业,都需要通过“信任”,促进成交溢价和成交量。
比如,行业资深人士,如果做出自己的行业IP,在市场上会获得更高的溢价和收益。比如地产酵母大IP,她不管是在自己公司里,还是被同行挖走,议价能力,按理都要比同事、同行,高出不少。
4. 下场做IP,我需要付出什么?
个人做IP有两个方式。
一个自己研究,自己实操,自己做。时间较充裕的人群。
自己动手,可以拓展个人的技能边界,多了一套做短视频定位、选题、拍摄、剪辑、发布的技能。只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慢慢培育,个人影响力就能慢慢形成。
二个委托操盘人做一系列背后的工作,自己只负责输出思想,适合时间较紧凑的人群。
委托操盘手做,IP需要每个月抽出1-2天时间,集中拍摄每个月30条短视频的素材。剩下的其他事情,就由操作手完成。包括前期的定位策划,每个月持续的找选题、拍摄、剪辑、发布、跟进复盘和改进。
5. “个体IP”的几大流派
天赋派——雷军、俞敏洪。他们的某些特质和行为,不小心,契合了社交媒体传播和引发网友共鸣的气质,成就了他们。爽文大男主雷军,躺平人生的张朝阳、绝地逆袭的俞敏洪,都在提炼自身故事,塑造IP人设后,在运气的加持下,成为顶流。这个对我们来说,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可遇不可求的了。
访谈派——顺丰郭永洪。前段时间,刘润曾经采访了一对短视频创业小夫妻。他们的经验是“一个主播的生命周期就是一年”,“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就够挖掘一年,一年后就要换人”。为了避免“素材枯竭”,IP本人可以成为与自己行业相关的人物与故事的记录者。就像顺丰的郭永洪的“行业走访录”和“永洪和他的朋友们”系列内容产出,获得不小成功,到5月份,抖音粉丝已达80+万。因为听故事,本来就人类的天性之一。就像翻车前,几乎可以算是商业访谈赛道第一IP的“程前朋友圈”,抖音吸粉608万。而这种模式,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能做。
专业派——张琦商业导师。我想大部分有稍微关注商业类内容的朋友,都有刷到过她的视频。她算是商业短视频领域中,非常成功的案例了。她算是博商的“资深专业人士”之一,通过输出专业知识,获取信任和成交。这个类型,也是大部分职场人可以做到的方式呢。
5. 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如果你还不想做自己IP,我可以分享一些IP们的故事,纯做娱乐 。
如果你想自己做IP,我可以提供一些做IP技巧上的分享,助你思考。
如果你想委托操盘IP,我可以提供操盘服务,或者介绍大牛操盘手。
共有 0 条评论